[10-20 18:10:12] 来源:http://www.67xuexi.com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阅读:85793次
[例5](20xx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第37题第3小题)如何理解“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
【解析】参考答案表述为:“经济规模扩大,社会分工更为复杂,要求政府进行高效的专业化和制度化管理,要求文官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这道题学生失分非常严重,而究其原因就是使用历史学科术语不当。如将“社会分工”表述为“社会阶层”,“专业化和制度化管理”表述为“政府(国家、社会)进行管理”、“要求文官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表述为“人才、文化素质、真才实学”等。学生对历史学科术语表述不当,或者表述不准确,影响其最后总得分。更有词不达意、答非所问者,则是做了无用功,空耗了时间和精力。
【对策】在回答历史主观题时,要使用正确的历史名词、历史术语。要正确使用历史术语,必须在平时多加记忆、多加练习和经常书写。背诵也很重要,可以采用高声朗读等办法实现。从高考文综历史评分细则来看,其明确规定“用词不准或词不达意者”,均 只给少量分数或者不给分。由此可见准确使用专业术语在高考答题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历史学科中有许多概念和专有名词,例如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土地所有制、商业革命、价格革命、赋税、徭役、天干地支、君主立宪制、资本原始积累、简单协作、手工工场、经济危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世界市场、世界格局等,必须准确表达,不能张冠李戴。6.概念混淆不清。在高考阅卷过程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那些经常使用的重要历史概念理解失当,混淆其内涵和外延,从而影响了其对题意的判断和理解,造成了严重的失分。如:
[例6]高考阅卷中发现,有许多学生错误地认为“君主专制就是指封建制度”。
解析:君主专制是政体,封建制度是国体。封建制度不仅包括君主专制这种政治上的封建等级制度,还包括经济上的地主阶级封建土地所有制,其中最重要的是土地所有制。
【例7】在高考阅卷中还发现,有许多学生错误地认为“经济全球化就是指全球一体化”。
【解析】经济全球化只是指经济的全球一体化,而全球一体化包括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一体化。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经济全球化而不是全球一体化,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是同一概念的两种说法。
【对策】(1)必须准确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弄清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对其准确定义的前提。如辛亥革命,从狭义上讲,指的是武昌起义;从广义上讲,指的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用暴力手段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全过程,即从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到1912年4月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为止。
(2)要学会完整归纳历史概念的内容。如清朝推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其实质是:它是清朝实行的严格限制海外贸易和海外交往的外交政策;由于允许广州一地与外国通商,所以不是绝对的“闭关”。
(3)要学会准确区分不同的历史概念。如维新变法运动与百日维新不是一回事。维新变法由一种社会思潮演变成一场政治运动,是从1895年“公车上书”开始的,它经历了兴起、发展、论战、高潮、失败等过程。而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的“百日维新”仅仅是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时期,即其中一个主要阶段而已,而不是整个维新变法运动。
(4)运用相关的历史概念分析历史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地运用历史概念来分析和理解历史现象、历史问题是历史思维发展的必经阶段。如分析清朝实施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就可以利用地主买田置地、农民购买力低下、官府设卡征收重税、国家实施“禁海”等概念,归纳出腐朽的封建统治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模式是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根源。
(5)建立起相关的知识系统,把相关的历史概念串联起来。如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兴衰过程,可以串联以下六个阶段使这一知识系统化: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19世纪60、7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0世纪20年代(一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爆发和发展,土耳其凯末尔革命获胜,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瓦解;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向纵深发展,亚非拉独立国家日益增多,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瓦解;20世纪80、90年代,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朗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瓦解。
以上从六个方面分析了学生在高考答题过程中失分的主要原因。还应当看到,历史常识缺失、因果关系倒置等,也是造成学生在高考中失分的因素。只要同学们努力克服学习中的不足之处,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完善自我,就一定能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