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清王朝的覆亡和北洋军阀的统治,标签:高三历史教案范文,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67xuexi.com
(四)辛亥革命的功绩和教训
1.性质: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功绩:(成功的革命) 口诀:封帝发潮
(1)给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结束君主专制政体(最主要),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推翻“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3)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民资增长,无阶壮大)
(4)对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广泛影响,出现了亚洲民解运动高潮。(“亚洲觉醒”)
3.缺陷:(失败的革命) 口诀:未完未变
反帝反封未完成,社会性质未改变,革命果实被篡夺。
4.教训: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方案在半殖半封的旧中国行不通。
归纳:资产阶级软弱妥协性在辛亥革命中的主要危害:
(1)提出革命纲领在反帝反封方面不够彻底;
(2)不能联合广大农民共同战斗;
(3)资产阶级政党缺乏坚定正确性;
(4)没有建立和掌握一支属于自己的革命军队。(先后以华侨、会党、新军、军阀部队为武装力量)(辛亥革命失败的最大原因在于没有党军——鲁迅语)
四.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一)袁世凯专权
1.本质:表面赞成共和,实际加紧专制
2.表现:
(1)政治上:破坏《约法》,控制内阁;(2)军事上: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
(二)二次革命
1.背景:
(1)宋教仁主持国民党,限制袁世凯;
(2)袁世凯派人刺杀宋教仁;(“宋教仁案”)
(3)袁世凯下令罢免国民党都督,并派兵南下。(先下手为强)
2.经过:
(1)孙中山、黄兴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
(2)江西都督誓师讨袁,苏粤皖等省相继独立;
(3)革命很快失败,袁世凯的地位更加巩固。
3.败因:
(1)客观:北洋军力量强大; (2)主观:国民党力量涣散。
4.性质:
二次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维护民主共和而进行的又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
归纳理解:对北洋军阀的认识
(1)性质:
它是代表大地主、大买办阶级和帝国主义势力的反动政权。(买办:被帝国主义收买,为帝国主义办事)
(2)特点:
①以封建地主阶级为社会基础;②各有一支近代化军队;③各有一块割据称雄的地盘;④大多数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3)发展历程:
①鼎盛:1912年——1916年(袁毙命);
②分裂:1916年——1926年(北伐开始);
③衰亡:1926年——1928年(东北易帜)。
(三)袁世凯称帝
1.袁世凯建立独裁专制统治
(1)袁世凯控制内阁; (2)当上正式大总统;
(3)解散国民党、国会; (4)废除《临时约法》;
(5)成为终身总统并拥有世袭权利。(等同于皇帝)
2.袁世凯基本接受“二十一条”
(1)“二十一条”三大内容:领土(山东、东北、沿海);资源(汉冶萍);内政(聘顾问、军械厂)。
(2)“二十一条”的实质:企图把中国变为日本独占的殖民地。
(3)袁世凯基本接受“二十一条”的目的:换取日本对其称帝的支持。
3.袁世凯称帝:国号“中华帝国”,年号“洪宪”
4.袁世凯复辟成功的原因:
(1)帝国主义选择并大力支持袁世凯作为统治中国的代理人;
(2)二次革命失败,革命力量受到极大挫折;
(3)在专制独裁统治下,缺乏监督约束。
(四)护国运动(维护民主共和国体,第三次革命)
1、护国运动经过
(1)孙中山高举反袁大旗。(成立“中华革命党”;两次发表讨袁宣言)
(2)梁启超与袁世凯决裂。(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3)蔡锷等组织护国军。
(4)袁世凯败亡。(先取消帝制,后绝望而死)
2.袁世凯迅速垮台原因:(来也匆匆,去也匆匆)(31+29+23=83天)
(1)违背历史潮流,必然遭到惩罚; (2)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复辟不得人心;
(3)反袁力量加强;(孙;梁;护国军) (4)拥袁力量变弱。(内部分化;列强抛弃)
3.护国运动结果:
(1)功绩:
挫败了袁世凯帝制阴谋,恢复了“民国”国号,基本上实现了倒袁的预期目标。
(2)局限:
没有结束北洋军阀的统治,没有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中国陷入军阀割据混战局面。
(2)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使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得到壮大,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化,准备了阶级基础。
五.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一)历史背景(原因)
1.辛亥革命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如:推翻君主专制统治;民族资产阶级地位提高;法令激发投资热情;实业团体纷纷涌现;海外华侨竞相投资。)
2.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一战期间自顾不暇;日本美国乘虚而入)
3.群众反帝斗争有力地推动。(如: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二)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状况)
1.时间:一战期间(稍扩大至战争前夕和战后初期)
2.概况:
(1)厂矿资本数量增加; (2)纺织面粉发展最快;(轻工业为主)
(3)出现两大并存思潮; (4)实业家们不断涌现。(南张北周与二荣)
3.特征:半殖半封。这一特征的表现:
轻发重弱,体系不全;与外资比,力量薄弱;与封建比,不占优势。
4.短暂:一战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
(三)无产阶级的壮大(影响)
1.对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壮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掀起新文化运动;
2.对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壮大,开展罢工斗争,为革命转化和中共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理解:如何理解中国民族工业“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1)它是受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诱导而产生的,不是中国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充分发展的结果,缺乏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因而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这就是“先天不足”。
(2)它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双重压榨,其发展只能在轻工业方面,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这就是“后天畸形”。
【要点透析】
1.维新派、保皇派、立宪派和革命派(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不同派别)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高三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范文,高中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高三历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