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 67学习网 - http://www.67xuexi.com !

2017年高考历史六大热点专题复习

摘要:④意义:通过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了。 ⑤存在问题:后期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3)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1984年底) ①背景: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为尽快建设成为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化主义的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 ②内容:1958年政治局北戴河会议通过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认为这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和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组好的组织形势。 ③特点:一大二公。 ④影响:严重损害了农名的利益,影响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并导致了1959-1961年的严重经济困难。 (4)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①背景:人民公社旧体制严重束缚农村生产的发展(经营管理过于集中,分配上过于集中,分配上平均主义严重,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缓慢)。 ②措施:首先在安徽、四川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此后在全国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其次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最后废除人民公
2017年高考历史六大热点专题复习,标签:高三历史教案范文,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67xuexi.com
④意义:通过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了。 
⑤存在问题:后期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3)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1984年底) 
①背景: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为尽快建设成为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化主义的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 
②内容:1958年政治局北戴河会议通过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认为这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和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组好的组织形势。 
③特点:一大二公。
④影响:严重损害了农名的利益,影响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并导致了1959-1961年的严重经济困难。
(4)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①背景:人民公社旧体制严重束缚农村生产的发展(经营管理过于集中,分配上过于集中,分配上平均主义严重,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缓慢)。 
②措施:首先在安徽、四川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此后在全国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其次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最后废除人民公社旧体制。 
③作用: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也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④实质: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对农村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环节进行调整(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⑤注意:在现代化经济建设中,国家坚持把农业放在首位,农村经济得到全面振兴,粮棉产量跃居世界首位,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产值超过农业总产值,为农村致富和逐步实现现代化,为促进工业和整个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 
热点二:广东地方史 
(一)广东籍人物及其贡献:
1、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主张推翻清朝封建统治,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2、洪仁王干:太平天国后期领导人,颁布《资政新篇》,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以法治国、与外国自由通商但不许干涉中国内政。
3、康有为:在广州开办万木草堂、思想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主要著作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领导“公车上书”、创办刊物、成立强学会(北京)领导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写:《应诏统筹全局折》后成为变法施政纲领。
4、梁启超: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写《变法通议》,同封建顽固势力进行了论战。领导维新变法运动。
5、孙中山: 在他领导下,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提出了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等。促成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建立了第一个革命联盟;提出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组建自己的革命武装--黄埔军校;发表北上宣言,主张和平统一中国。
了解:刘永福(黑旗军领袖、与台湾人民一起打击日本侵略者)
邓世昌(甲午黄海海战中牺牲)
詹天佑:京张铁路
郑观应: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主张与外国人商战,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二)发生在广东的历史事件:
1、禁烟运动(虎门销烟):林则徐领导,反映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
2、广州三元里人民的反英斗争。
3、《南京条约》将广州开辟为通商;《天津条约》将汕头、琼州开辟为通商口岸。
4、广东成为开眼看世界的窗口。
5、在广东南海创立的继昌隆缫丝厂,是广东第一家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6、广州黄花岗起义(1911年),孙中山、黄兴领导。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7、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主要讨论国民党改组问题,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将旧三民主义阐发为新三民主义。提出三大政策。(意义:标志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8、1925年国民政府成立,建立了国民革命军。1926年北伐战争从广东出发。
9、1938年,广州、武汉失陷,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10、1980年将深圳、珠海、汕头设立为经济特区。
11、1984年广州、湛江成为对外开放港口城市,后来将珠江三角洲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2、改革开放在广东的成就:大亚湾核电站和京九铁路。(改革开放的成就也应掌握)
热点三:台湾问题
1、    设省:1885年,清政府(光绪帝在位)正式设台湾行省,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
2、近代以来台湾与祖国大陆的两次隔离与统一:
(1)第一次隔离与统一: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侵占台湾,直到1945年二战结束后,中国政府才恢复行使对台湾的主权。
(2)第二次隔离:1949年12月,国民党政府退踞台湾。1950年3月,蒋介石在台北复任“总统”,维持所谓“中华民国”的法统。从此,国民党当局割据台湾,坚持反共拒和,造成海峡两岸的长期分离。
3、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张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就明确宣布要武力解放台湾,但由于条件不成熟而未能实现。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争取用和平方式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方针。1981年9月30日,叶剑英委员长就台湾问题发表九点声明,系统地阐明了我们对台的方针政策。1982年1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这一构想促进了两岸经贸、文化等关系的发展。在此指导下,中英、中葡政府分别签署了关于香港、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从而顺利地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也为实现大陆与台湾和平统一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1995年1月,江泽民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即“江八点”精辟阐述了邓小平关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并就两岸关系、推动和平统一进程提出了八项主张,成为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高三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范文,高中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高三历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