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标签:教育学习大全,http://www.67xuexi.com
65. 小孩不愿意上学,有时是为了逃避一种必定失败的局面所采取的对策。
66. 如果家长不在由主观期待或「迷思」主导其行为,小孩的责任感就会提高。
67. 主动关心他人的小孩,会对生命产生更高层次的幸福感与满足感。
68. 小孩感受到自己有决定权,就较不会与父母陷入权力冲突。
69. 让小孩拥有喘息空间,他们会乐于接受忠告。
70. 为小孩提供选择和决定机会时,家长必须确定,提供的一切选择他们自己也可以接受。
71. 如果父母为小孩留些转圜空间,他们一定更乐于妥协。
72. 询问小孩希望如何被提醒,有助于避免让他们解读成双亲唠叨。
73. 如果事先考虑到可能的阻碍,并认知解决办法不只一种时,家庭成员将怀抱希望与毅力。
74. 如果父母对管教角色的理解相去千里,许多问题就会出现。父母同心协力,受益者一定是小孩。
75. 家长必须区分严厉武断的处罚,与实际且公平的罚则。教导小孩自制,必须抱持实际的期待。
76. 父母必须和小孩共同讨论现有的管教问题,同时让他们参与思考解决对策。
77. 管教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小孩的自律和自制力。
78. 处罚只是管教的一种方法,而且它的效果通常最差。它只教了小孩不应做哪些事,而不是该做的事。
79. 适度的规范和罚则,是培养挫折忍受力的基础。
80. 小孩在观察父母言行举止时的洞察力,出人意表。
81. 正面回馈和鼓励,经常是最有力的管教方式。
82. 自然及合理的罚责,是非常有效的控制工具。我们应该尽可能让小孩事先知道规则和后果。
83. 许多纪律问题,来自对犯错与自觉愚蠢的恐惧感。
84. 想要亲师关系良好,家长必须主动和老师互动。亲师关系疏淡,小孩最受影响。
85. 如果学生认为老师关心他们、对他们另眼看待,他们就会特别受教。
86. 小孩也应该是自己教育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者。家长会不是打击士气的场合,而是要解决问题。
87. 为了小孩,亲师必须尽量化解歧见,积极互动、联系和合作。
88. 小孩需要明确的规范、价值观、切合实际的期望,以及关怀备至的学校。家长必须为小孩提供机会、际遇和环境。
89. 小孩应将大人视为生活中的支持和资源,而不是避之唯恐不及的法官和批评者。
作者: 来源:
上一页 [1] [2]
Tag:教育学习,教育学习大全,知识常识 - 教育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