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 67学习网 - http://www.67xuexi.com !

2017中考语文常考文言文虚词——而

摘要:中考是同学们一个重要转折点,中考成绩的好坏对日后高考的成败有非常大的影响。那么,www.67xuexi.com针对中考语文文言文常考句式、常考文言虚词等必考知识点进行了深入分析,为初三同学们归纳总结了2014中考语文常考文言文虚词——而,希望初三同学认真阅读,中考考个好成绩。【而】(一)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相当于“而且”,“又”。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学而时习之”。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温故而知新。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2017中考语文常考文言文虚词——而,标签:中考语文复习资料,中考语文答题技巧,http://www.67xuexi.com

  中考是同学们一个重要转折点,中考成绩的好坏对日后高考的成败有非常大的影响。那么,www.67xuexi.com针对中考语文文言文常考句式、常考文言虚词等必考知识点进行了深入分析,为初三同学们归纳总结了2014中考语文常考文言文虚词——而,希望初三同学认真阅读,中考考个好成绩。

  【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相当于“而且”,“又”。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如:“学而时习之”。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如:温故而知新。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例如:《少年中国说》:“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译]:“假使全国的青年人如果真的都成为有为的青年”。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7.表示因果关系: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

  8.表示目的关系: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而后】才,方才。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既而】不久,一会儿。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家长学生还可加入成都www.67xuexi.com官方微信(微信号:cdzyjy),中小学">小学各类招生资讯、学习方法尽在分享,一线专家在线答疑,让教育从来不“漏电”哦。


Tag:中考语文复习资料中考语文复习资料,中考语文答题技巧初中教育 - 中考复习 -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