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 67学习网 - http://www.67xuexi.com !

高二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摘要:果之仪致祭于我中国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曰:……辽海燕冀,汉奸何多!……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各党各界,团结坚固……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果断反抗……”这一天应该是A.中华民国二十六年 B.中华民国二十一年C.中华民国三十一年 D.中华民国二十二年12.1922年,孙中山说:“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教,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为改变这种状况,他以后所作的努力有①召开国民党一大 ②领导第一次护法运动③提出“新三民主义” ④颁布《临时约法》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13.恩格斯说:
高二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及答案,标签:高二历史学习方法,高二学习计划,http://www.67xuexi.com

  果之仪致祭于我中国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曰:……辽海燕冀,汉奸何多!……匈

  奴未灭,何以家为。各党各界,团结坚固……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果断反

  抗……”这一天应该是

  A.中华民国二十六年                       B.中华民国二十一年

  C.中华民国三十一年                       D.中华民国二十二年

  12.1922年,孙中山说:“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

  国求教,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为改变这种状况,他以后所作的努力有

  ①召开国民党一大                        ②领导第一次护法运动

  ③提出“新三民主义”                    ④颁布《临时约法》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3.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极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抗日战争对中

  国历史进程最重要的“补偿”是

  A.加速了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                 B.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

  C.赢得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尊重                 D.壮大了社会主义的力量

  14.“人之初,性中坚,爱国家,出自然。国不保,家不安,卫祖国,务当先。”这段文字

  出自《抗日三字经》,它是抗日战争时期流传于沦陷区的一种手抄本,据说出自抗日名

  将张自忠之手,主要描述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下列可作为此手抄本战例的是

  A.黄海战役        B.徐州会战        C.百团大战        D.淮海战役

  15.“上海的炮声应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我们为着争

  取我们民族的生存甚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

  里”,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

  A.抵抗八国联军的侵略                       B.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

  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                         D.抵抗日本全面侵华

  16.20世纪30年代,正当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在中国的大西

  北先后发生了两件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下列诗句中暗喻这两件事件的是

  ①铁流两万五千里,各路劲旅大会师       ②八年戎马征程苦,一纸降书玉宇清

  ③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④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7.1989年11月20日,邓小平在接见二野战史编写人员时谈到进军大别山前夕的一段往

  事。“我们打电报给军委,说趁势还能够在晋冀鲁豫地区继续歼灭一些敌人,吸引和牵

  制更多的敌人,形势很好啊。毛主席打了个极秘密的电报给我们,写的是陕北‘甚为困

  难’。当时我们二话没说,立即复电,半个月后行动,跃进到敌人后方去,直出大别山。

  实际上不到十天,就开始行动。”对材料中“甚为困难”意图理解正确的是

  A.“甚为困难”时解放战争的战略反攻早已开始

  B.“甚为困难”是因为敌人的全面进攻造成的

  C.“甚为困难”是因为毛泽东没有粉碎蒋介石的重点进攻

  D.“甚为困难”说明毛泽东希望刘邓打到外线去吸引更多的敌人

  18.建国60周年献礼大片《建国大业》展现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历史画面。下列你认为

  可能出现的有

  ①毛泽东作了重要讲话                 ②会场背景悬挂着五星红旗和毛泽东画像

  ③会议作出党的工作中心转移的决定     ④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高二历史高二历史学习方法,高二学习计划高中学习 - 高二学习 - 高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