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18:10:12] 来源:http://www.67xuexi.com 高二历史 阅读:85374次
15.1918年,《东方杂志》发表文章--《迷乱之现代人心》。文章认为:盲目输入西方学说,导致国家基本政治道德原则丧失、精神破产,造成通俗主义、平凡主义受推崇,盲从欧美之风盛行。该文针对的是
A.中体西用思想 B.维新思潮 C.新文化运动 D.马克思主义
16.近代上海开埠以后,城市急剧扩大、人口迅速膨胀,形成了清朝县衙、外国租界、青红帮会“三分天下”的格局,但是同样开埠的广州却没有此类现象。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列强逐步控制上海,实施“以华治华”政策
B.清政府放弃了上海的行政权
C.太平天国进攻上海,导致局势混乱
D.上海原有的地方机构级别过低,无法承当城市发展的职能
17.1924年12月,北京公交开通有轨电车,坊间出现了“电车一动响郎当,来往行人上下忙;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的竹枝词。其中“来往行人上下忙”反映了
A.新式交通工具触犯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 新式交通工具遭到人们的强烈反对
C.市民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人们从未停止过对改进交通工具的诉求
18.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就当时形势而言,“时局”主要是指
A.国共分裂对峙
B.抗日救亡运动的不断高涨
C.日本侵华不断加剧
D.团结国民党亲英美派与亲日派斗争
19.在民国初年北京大学有个辜鸿铭学者,他出生在南洋的印尼,读书在美国,取了个日本的东洋妻子,在北洋政府做了个部长,是个“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妻在东洋、官在北洋”的奇人。他的人生阅历主要反映
A.清政府积极派送留学生
B.中国人和日本人通婚和睦
C.近代中国社会对外开放
D.清政府重用留学归国人员
20.“在这一模式下,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而企业只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生产车间’……甚至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这表明该模式
A.实行指导性的计划管理 B.完全排斥市场调节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导致生活物资短缺
21.2008年上映的电视剧《中国兄弟连》讲述了:一次战役后国民党军队一个连去营救被日军围困的情报人员,与新四军的一支游击队在途中恰好相遇……两支“友军”在抗击日军的过程中联合杀敌成为生死兄弟。此种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九·一八事变后的东北地区
B.华北事变后的华北地区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时的西北地区
D.七·七事变后的江南地区
22.1975年,邓小平访问法国时指出:“中国是坚决支持西欧联合的。我们认为,西欧国家为维护独立和保证自己的安全,在联合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进展,这有利于世界局势朝好的方向发展。”“西欧的联合”在当时客观上有利于
A.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 B.推动中日关系正常化
C.消除中美间敌对关系 D.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
23. 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明确方向。这里的“方向”主要是指
A.对内实行改革同时实行对外开放 B.世界贸易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4.二十世纪以来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工业化的快节奏生活也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他们开始用新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精神进行创作,这种文学流派属于
A. 浪漫主义 B. 现实主义 C. 新古典主义 D. 现代主义
25.司汤达说:“历史学家的第一先决条件就是没有发明能力。”他强调的是历史学家
A. 研究历史不可借助假设推论
B. 研究历史时不能有自己的观点
C. 研究历史的素材都应该是真实可信的
D. 研究历史时所作的推论应是对历史的发现而非发明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6~第28题为必考题,每道试题考生必须作答。第29题~第3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26.(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诉讼当事人富有者,则担保其按时出庭的保证人,应为具有同等财力的人;如为贫民,则任何人都可充任……
审理之日,如遇承审员、仲裁员或诉讼当事人患重病,或者审判涉及外国人……则应延期审讯……
在第三次牵债务人至广场后,如仍无人代为清偿或保证,债权人得将债务人卖于台伯河外的外国或杀死之。如债务人有数人时,得分割债务人的肢体进行分配,纵未按债额比例切块,亦不以为罪……
毁伤他人肢体而不能和解的,他人亦得依同态复仇而“毁伤其肢体”……
--《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 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 --《韩非子·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