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 67学习网 - http://www.67xuexi.com !

《信陵君窃符救赵》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摘要: www.67xuexi.com【赏析】信陵君富有政治远见,又具有军事才能。虽然他与赵国平原君、齐国孟尝君、楚国春申君并称战国四公子,但他的声誉却远在其他三公子之上。司马迁就赞道:“天下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名冠诸侯,不虚耳。”说信陵君的声名能够盖在当时诸侯之上,确有他实在的道理,并非浪得虚名。正如茅坤说:“信陵君是太史公胸中得意人,故本传亦太史公得意文。”司马迁就是用这样的凝情之笔,写下了《信陵君列传》,通篇称呼信陵君的“公子”,共计
《信陵君窃符救赵》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标签:高考语文复习资料,高考语文基础知识,http://www.67xuexi.com
www.67xuexi.com

  【赏析】

  信陵君富有政治远见,又具有军事才能。虽然他与赵国平原君、齐国孟尝君、楚国春申君并称战国四公子,但他的声誉却远在其他三公子之上。司马迁就赞道:“天下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名冠诸侯,不虚耳。”说信陵君的声名能够盖在当时诸侯之上,确有他实在的道理,并非浪得虚名。正如茅坤说:“信陵君是太史公胸中得意人,故本传亦太史公得意文。”司马迁就是用这样的凝情之笔,写下了《信陵君列传》,通篇称呼信陵君的“公子”,共计一百四十七个,赞誉之情溢于言表了。节选自《信陵君列传》的《信陵君窃符救赵》,作为历史传记,确实颇为出色;作为文学散文,也十分优美。它不仅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读之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人物特征跃然眼前,信陵君为国忘身、谦逊待士、虚心纳谏的品格,“真令读者慨慷悲歌不已”。

  信陵君一生四处交游,可叙写之事甚多,但司马迁在为他立传时,并非事无巨细,兼收并蓄,而是根据信陵君为人处世的性格特征,对纷繁的史料,众多的事迹,做了严格的取舍,精心的安排,该取则取、该舍则舍、该详则详、该简则简,做到了取舍适宜、详略得当。作者把信陵君的政治远见写在了《魏世家》中,对信陵君的军事才能,虽然写入了列传,但只以“魏王……以上将军印授公子”,“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等寥寥数语一带而过,传记的重点放在了信陵君性格特征的主要方面──“仁而下士”上,并以信陵君一生中最主要的事件──救赵为主线,组织材料,展开情节。作品以峰回路转、曲折回环的结构,曲尽其意、情思盎然地写出了深深感人的故事情节。一开始,作者按照传记的惯例首先叙述了人物的姓名、身世。之后,就突出地对信陵君的性格特征作了介绍:“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信陵君的礼贤下士,是关系到魏国的安危的,不同于平原君的养士“徒豪举耳”;也不同于孟尝君所养之士多“鸡鸣狗盗”之徒,虽有一个较杰出者冯谖,也只能效狡兔为主子筑三窟。而信陵君礼贤下士却是在为国求贤。“公子与魏王博”一事,就充分说明了信陵君礼贤下士对巩固魏国国防的客观作用。然而,此事却引起了魏王的疑忌,“畏公子之贤能,不敢任公子以国政”。

  文章以一连串的生动情节,描写信陵君与他的门客的事迹,充分表现了信陵君“下士”与“不敢以其富贵骄士”的高尚品格。宴请夷门抱关者侯嬴以及侯嬴为信陵君策划“窃符救赵”是信陵君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件,所以作者把此事作为中心事件来写,写得极为详尽,也极为精彩。侯生年老家贫,是一个地位卑下的“夷门监者”,在当时的社会中,这样的人是为世俗所不齿的。然而,信陵君听说他是个贤者,就“往请,欲厚遗之”,侯生“修身洁行”不肯受。信陵君就专为他“置酒大会宾客”,并亲自赶车去迎接他,还为他赶车到屠户中拜访朋友朱亥,而侯生见朱亥后,却“俾倪,故久立与客语”。这时,“从骑皆窃骂侯生”,而“公子色终不变”。到家后,信陵君又引侯生“遍赞宾客”,并且“为寿侯生前”,待侯生为上宾。这一系列的行动,没有丝毫勉强。侯生对信陵君多方试探,信陵君表现出来的只是“执辔愈恭”“颜色愈和”“色终不变”。信陵君这种礼贤下士的真诚态度,深深感动了侯生,侯生终于把信陵君当成了知己,愿为他谋划,并为他献身。

  作品对朱亥、毛公、薛公等都采用了略写的手法。然而,就在三言五语的描写中,也显示了信陵君礼贤下士的谦逊作风。

  作品不仅表现了信陵君的礼贤下士,而且还描写了信陵君急人之难、救人之危、爱民如子的仁爱思想。信陵君的“仁”是贯穿全篇的。当秦围邯郸,赵求救于魏,而魏王畏秦不救时,信陵君“计不独生而令赵亡”,决心“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当侯生为他策划“窃符救赵”,估计晋鄙老将军“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时,信陵君难过地掉下了眼泪;矫杀晋鄙后,他下令:“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这些都充分表现了信陵君的仁爱。

  司马迁的《史记》是忠实于历史真实的。他的作品“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他对信陵君这个历史人物是十分敬佩的,他是满怀敬意为信陵君作传的。但作者并没有把他笔下的人物神化,而是写成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成功、也有失误的活生生的人物。当矫杀晋鄙救赵后,赵王“以五城封公子”时,信陵君“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这时有门客劝告他“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于是他“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当他留赵十年,“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派人请他回国时,他下令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为此事毛公、薛公二人去责备他,“语未及卒”,他“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这些描写,一方面表现了信陵君的一些弱点,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从善如流、勇于改过的精神。这些描写,无损于人物形象,相反,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了,而且也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思想。

  这篇作品的情节是十分生动而感人的,作者对材料的处理颇费匠心,结构很完整,又不平铺直叙,而是曲折回环,波浪起伏。如宴请侯生一段,公子为侯生“置酒大会宾客”,当公侯将相已“坐定”后,公子却亲自赶车去迎接地位卑微的“夷门侯生”,情节顿生波折;侯生坐车赴宴途中,又要求“枉车骑过之”去看朱亥,又是一折;在见朱亥后又故意“久立、与其客语”,真有些使人等得心急。再如“窃符救赵”一段中,邯郸被围,赵王求救于魏,魏王派晋鄙领兵救赵。然而,秦王又告魏王说:“诸侯有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于是魏王“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使文章再生波折。公子力劝魏王救赵,“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公子无奈,决心“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这等于以卵击石,人们不能不为公子担心。公子“行过夷门,见侯生”,“辞决而行”,侯生出人意料地只说:“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情节发展到这里为之一顿。公子“行数里,心不快”,以为“我岂有所失哉?”于是“复引车还,问侯生”,文章又一波折,这一波折,引出了侯生为公子策划“窃符救赵”,并推荐朱亥同行。人们预感到情节发展的前景:为了救赵存魏,屡立战功、受人崇敬的老将军晋鄙不得不被杀,真是惊心动魄,不能不使人为之心动。救赵后,《魏公子列传》的描写仍是曲折回环。如公子留赵期间,魏国受敌,公子却不回国救魏。这样的行为,不像公子素来的为人,情节发展到这里又生波折,使人对这个可崇敬的人物很失望。然而,经人劝说后,公子“立变色”,“归救魏”,情节顺理成章发展了下去。公子回国后,魏王“以上将军印授公子”,继而“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公子战功赫赫,威震天下,抑制着秦兵不敢东出。就在魏国政权巩固、国威大振之时,魏王却听信了秦国的反间计,“使人代公子将”。情节又骤生波折,回应了开头“魏王畏公子之贤能,不敢任公子以国政”。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高考语文复习资料高考语文复习资料,高考语文基础知识高中学习 - 高考复习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