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 67学习网 - http://www.67xuexi.com !

“三农问题”专题复习

摘要: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病充分暴露 B.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C.确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D.反“右倾”斗争深入开展18.(20xx广东历史15)农村家庭连产承包责任制 AA.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B.成为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唯一形式C.实现了农村土地的私有化 D.取代了人民公社的政权组织形式19.(20xx年天津文综第39题(1)、(2)、(3)、(4)小题)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阅读以下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1)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4分)材料二 18 至19世纪英国议会通过4763 件圈地法案,共圈地269万公项。1790 年前后英国开始使用打谷机,以后使用许多新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粮食总产量1700 年为3.175 百万夸特,1845年为18.665 百万夸特(夸特:计
“三农问题”专题复习,标签:高三历史教案范文,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67xuexi.com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病充分暴露                  B.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
C.确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D.反“右倾”斗争深入开展
18.(20xx广东历史15)农村家庭连产承包责任制    A
A.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B.成为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唯一形式
C.实现了农村土地的私有化     D.取代了人民公社的政权组织形式
19.(20xx年天津文综第39题(1)、(2)、(3)、(4)小题)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阅读以下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1)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4分)
材料二  18 至19世纪英国议会通过4763 件圈地法案,共圈地269万公项。1790 年前后英国开始使用打谷机,以后使用许多新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粮食总产量1700 年为3.175 百万夸特,1845年为18.665 百万夸特(夸特:计量单位)
(2)归纳材料二中18 至19 世纪英国农业发展的状况,(3 分)并具体分析农业进步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4分)
材料三  我国粮食产量1959年3400 亿斤,1961年2950亿斤(人均约440 斤),1978年6000亿斤,1984 年8000 亿斤(人均约800 斤)。
(3)指出材料三中反映的50 年代末至60 年代初、70 年代末至80 年代初我国粮食生产的不同状况,(2分)并从经济体制角度说明其原因。(4分)
(4)综上,指出古今中外促进农业发展的共性因索。(2 分)
答案要点:
(1)战国农业生产发展(粮食产量提高)。铁农具、牛耕的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郑国渠、都江堰),各国的变法,封建生产关系确立(私田取代公田)。
(2)圈地运动,新农机、新技术的使用,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发展)。农业发展为工业革命奠定基础,工业革命为农业提供了更多新农机,促进农业发展。
(3)50 年代末至60 年代初粮食产量降低;70 年代末至80 年代初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人民公社化运动削弱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4)提高生产力,改善生产关系。
w.w.k.s.5.u.c.o.m
四.预测演练
01.与下列图片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图一所反应的是我国古代“石器锄耕”的耕作方式
②图二所反应的土地所有制形成后来被封建土地所有制所取代
③图三反映了我国战国时期在耕作方式上已使用铁犁牛耕
A.①的说法正确,②③说法不正确 B.①②说法正确,③的说法不正确
C.①②③的说法都正确 D.①②③的说法都不正确
02.夏商周时期我国农作物品种繁多。《诗经》有关西周农作物的记载:“七月享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禾麻菽麦。”以上记载中的农作物不属于“五谷”的是  
①黍      ②稷     ③枣    ④葵    ⑤菽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③⑤
03.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是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其最重大的意义在于  
A.取消了人头税,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B.增加了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
C.改变了长期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        D.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04.清朝康熙帝说:“赋敛日繁,而民心涣散”,“与民休息,道在不扰”,“欲使群生乐力,比户丰盈,惟频减赋。”其具体的做法是     
A.“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   B.“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C.“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银”   D.“以田载丁”,“丁从地起”
05.1928年12月,中共颁布的《井冈山土地法》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平均分配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耕种,分配后的土地禁止买卖。以下对该法评价正确的是   
A.满足了农民拥有土地的愿望          B.中共已制定了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
C.中共开始提出了土地革命的任务      D.土地所有制的规定超越了民主革命的范畴
06.1962年到1965年我国国民经济在三年严重经济困难的基础上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说明了
A.中央已经纠正了“左”倾的指导思想        B.中央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八字方针”在农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D.当时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07.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徐勇说,农村改革的这30年,分成3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1988年的黄金十年,……第二阶段:1988年—20xx年的曲折十五年……第三阶段:20xx年—20xx年的历史跨越五年,……与三个阶段相对应的关键词是   
A.“乡镇企业”、“民工潮”、“新农村建设”  B.“新农村建设”、 “乡镇企业”、“民工潮”
C.“民工潮”、“新农村建设”、“乡镇企业”  D.“乡镇企业”、“新农村建设”、“民工潮”
08.西方史学家认为:“苏联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下列史实能支撑这一观点的是    
①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二位    ②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③忽视消费品生产            ④长期僵硬的执行计划指令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高三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范文,高中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高三历史教案

《“三农问题”专题复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