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 67学习网 - http://www.67xuexi.com !

“三农问题”专题复习

摘要:09.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反映赫鲁晓夫是“蛮干家”的是 A.在苏共“二十大”上揭露斯大林的错误 B.在工业企业中实行物质利益原则 C.开展强行推广大面积种植玉米的运动 D.废弃工业领域的部门管理体制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律》中……对地主官僚“占田过限”、“妄认盗卖公私田”、“在官侵夺私田”等不法行为,也定有惩治律条。州、县、里正地方官须依均田令进行土地还授,“若应受而不授,应还而不收”,也要依法治罪。地方官“诸差科赋役法及不均平,杖六十”,擅自加重赋敛的,以坐脏或枉法论罪。材料二 唐代均田令对贵族官僚业田的规定不仅全面,而且数额很高,对土地买卖的限制也比较松弛,……皇帝对贵族官僚无限制的赐田,……到玄宗时期,一方面因为商品经济空前发展,从事兼并的富商大贾愈来愈多,另一方面,官僚集团也空前膨胀。……“兼并之弊,有愈于汉成(帝)、哀(帝)之间。”材料三 安史之乱以后,贫富分化更加悬殊,“富者
“三农问题”专题复习,标签:高三历史教案范文,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67xuexi.com
09.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反映赫鲁晓夫是“蛮干家”的是  
A.在苏共“二十大”上揭露斯大林的错误        B.在工业企业中实行物质利益原则 
C.开展强行推广大面积种植玉米的运动          D.废弃工业领域的部门管理体制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律》中……对地主官僚“占田过限”、“妄认盗卖公私田”、“在官侵夺私田”等不法行为,也定有惩治律条。州、县、里正地方官须依均田令进行土地还授,“若应受而不授,应还而不收”,也要依法治罪。地方官“诸差科赋役法及不均平,杖六十”,擅自加重赋敛的,以坐脏或枉法论罪。
材料二  唐代均田令对贵族官僚业田的规定不仅全面,而且数额很高,对土地买卖的限制也比较松弛,……皇帝对贵族官僚无限制的赐田,……到玄宗时期,一方面因为商品经济空前发展,从事兼并的富商大贾愈来愈多,另一方面,官僚集团也空前膨胀。……“兼并之弊,有愈于汉成(帝)、哀(帝)之间。”
材料三  安史之乱以后,贫富分化更加悬殊,“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大地主的土地多阡陌相连,他们把相连在一块的土地组成一个生产单位,当时通称为田庄。……在唐后期,官府、皇室、官僚、豪富以至寺院,都拥有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田庄。
——摘自《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唐律》为保证均田制的顺利实施作了哪些具体规定?(4分)
(2)综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唐均田制不能长久维持的原因。(8分)
(3)《唐律》虽然对均田制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保障,但最终均田制还是遭到了破坏,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4分)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民生主义,孙中山解释说:“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这于国计民生皆大有益。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窦自然永绝,这是简便易行之法。不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而是由国家统一核定地价。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摘自《中国国民党史稿》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归纳孙中山民生主义的主要社会功能(2分)并指出其局限(2分)。
材料二  1931年春,中共进一步解决了土地分配后的所有权问题。毛泽东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那就是: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摘自《中国现代史简编》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共制定20世纪三十年代土地政策的理论依据是什么(2分) ?较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有何进步(2分)?
材料三  (一)减租减息政策的目的是扶助农民,减轻地主的封建剥削,保证农民的政治经济权利,借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提高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二)现阶段土地政策是减轻封建剥削,而不是消灭封建剥削,因此实行减租减息后,又须实行交租交息,保障地主的地权、财权和人权,以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三)承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中国现时比较进步的生产方式,对于富农则削弱其封建部分, 鼓励其资本主义部分的发展。
                                       ——摘自《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
(3)根据材料二、三概述两种土地政策的主要不同点(4分),并分析其原因(2分)。
材料四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日前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今后12年内指导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决定》突出强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和长久不变。要想发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最基本的是把土地承包关系真正稳定下来,并且得到切实的保护。《决定》明确了土地承包权流转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必须遵循的“两个原则”:第一是农民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第二是严格遵循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原则。
——摘自新华网
(4)根据材料四分析,承包权流转后的土地,其所有制性质与材料二所反映的土地所有制性质有何本质差异(2分)?土地承包权的流转对发展农村经济有何积极作用(2分)?

附:预测演练答案及解析
01.C  ①项是原始社会后期至商朝的耕作工具,②项是西周井田制,③项是战国铁农具。三项都正确。
02.C  ③④两项不属于夏商周三代农作物“五谷”的范围。
03.C  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其最大的意义是征税标准的变化。
04.B  A项是两税,C、D两项是地丁银制度。
05.D  这种土地公有制超出了当时的民主革命范畴,属于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06.C  “八字方针”在农村起作用,符合当时的历史实际。
07.A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出现的先后顺序思考。
08.A  这实际上是要选出斯大林时期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存在的问题。
09.C  “蛮干家”是指违反客观经济规律或自然规律。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高三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范文,高中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高三历史教案

《“三农问题”专题复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