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 67学习网 - http://www.67xuexi.com !

第十一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摘要:(1)抗战初期,由于日本的侵略直接危害了蒋介石集团的利益,也危及英美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加之全国人民一致要求抗日的压力,使蒋介石集团不得不起来抗日。在武汉失守前,国民政府的政策重点在抗日方面,比较顺利地形成了全国军民抗日的高潮。但国民党并未放弃独裁和反共反人民的基本立场。(2)武汉失守后,日本改变了侵化策略,国民政府的政策重点逐渐转到反共反人民方面。但由于灭亡中国的侵略目的没有改变,同时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日益发展壮大。这种现实就决定了蒋介石集团政治态度和政策上的两面性,既想投降又不放弃抗日;既想反共,又不敢彻底决裂。(3)这种两面性政策的核心是维护蒋介石集团的统治。想投降,又怕日本灭亡中国后失去统治地位,即使日本能保留其统治地位,又怕日益壮大的人民革命力量所不容,所以还要表示抗日;想反共,又怕全国人民反对而难以维持统治,也怕日本乘机灭亡中国而失去统治地位。在这两难之中,由其阶级本质所决定,蒋介石集团采取了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4.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中期日本的两次侵华战争有何异同(1)相同点:日本都是为了解决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而发动的对外战争;都以征服中国
第十一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标签:高三历史教案范文,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67xuexi.com
(1)抗战初期,由于日本的侵略直接危害了蒋介石集团的利益,也危及英美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加之全国人民一致要求抗日的压力,使蒋介石集团不得不起来抗日。在武汉失守前,国民政府的政策重点在抗日方面,比较顺利地形成了全国军民抗日的高潮。但国民党并未放弃独裁和反共反人民的基本立场。
(2)武汉失守后,日本改变了侵化策略,国民政府的政策重点逐渐转到反共反人民方面。但由于灭亡中国的侵略目的没有改变,同时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日益发展壮大。这种现实就决定了蒋介石集团政治态度和政策上的两面性,既想投降又不放弃抗日;既想反共,又不敢彻底决裂。
(3)这种两面性政策的核心是维护蒋介石集团的统治。想投降,又怕日本灭亡中国后失去统治地位,即使日本能保留其统治地位,又怕日益壮大的人民革命力量所不容,所以还要表示抗日;想反共,又怕全国人民反对而难以维持统治,也怕日本乘机灭亡中国而失去统治地位。在这两难之中,由其阶级本质所决定,蒋介石集团采取了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
4.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中期日本的两次侵华战争有何异同
(1)相同点:日本都是为了解决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而发动的对外战争;都以征服中国为最终目的;两次战争中日本都对中国人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旅顺、南京);都进行了残酷的经济掠夺。
(2)不同点:主要是结局完全不同(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抗日战争中国取得全面胜利)。出现不同结局的原因:①从领导因素看,前者清政府腐败无能,妥协求和;后者国共两党合作,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对敌。②从民众因素看,前者清政府极力压制人民的抗日热情,并阻挠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后者中共倡导并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③从战略战术看,前者李鸿章避战自保、消极应战,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后者两大战场分别开展阵地战和游击战,协同配合,进行持久战,最后取得抗战胜利。④从国际环境看,前者列强对日本侵华采取默许态度,使日本侵略者有恃无恐;后者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中国抗战得到反法西斯国家和爱好和平人民的有力支持和援助。
5.国共两次合作的不同点
(1)斗争目标不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斗争目标主要是反对北洋军阀的统治;第二次合作的斗争目标是日本帝国主义。
(2)参加统一战线的力量不同。第一次是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革命阶级的联盟;第二次包括了除汉奸、卖国贼以外的国内各阶级、各阶层、各党派团体及海外华侨,更具有广泛性。
(3)两党的历史地位不同。第一次合作时国民党只有小块根据地和不十分巩固的政权及少量军队,共产党既无政权又没有军队,两党共同为国民革命的胜利而奋斗;第二次国共合作时,两党都有自己的政权和军队,两党团结合作并发动民众抗战,为取得抗日斗争全面胜利而斗争。
(4)组织形式不同。第一次合作时,采取了党内合作的形式;第二次则采取党外合作的形式,没有形成共同纲领和固定组织。
(5)国际条件不同。第一次合作时,虽得到共产国际和苏联的支持,但几个主要帝国主义国家都反对中国革命,反对国共合作;第二次国共合作时,由于英美同日本矛盾日益尖锐,它们支持中国全面抗战,支持国共合作。

【真题再现】
1.(20xx年全国Ⅰ卷文综19)抗日战争期间某战役后,《新华日报》刊载一位中国将领的谈话:“我军……对于一城一寨之得失,初不以为重,主在引敌深入,使其兵力分散,而予敌主力以打击。”以下战役符合上述特征的是 
A.淞沪会战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平型关战役
【答案】C
【解析】通过对“主在引敌深入,使其兵力分散,而予敌主力以打击”关键句的分析,从战术和战果上可知这是台儿庄战役。
2.(20xx年北京文综19)图8中数字符号标明的地点,都是抗日战争时期注明战役的发生地,其中能为八路军战史提供实地资料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图8
【答案】D
【解析】图中只有④这一处为八路军所取得的抗日胜利。
3.(20xx年山东文综12)一位同学查阅《申报》时看到一下报道:“□路方面消息,沪平通车昨日起北上车暂以济南为终点,南下车亦由济南开出,惟津浦客车则仍开至沧州,其以北之情形不明。南下各次车抵沪时,均甚拥挤”(注:□表示字迹不清)该报道的历史背景是
A.红军转战陕北,国共军事对峙     B.日本全面侵华,平津局势紧张
C.内战全面爆发,华北战事频繁     D.三大战役结束,长江以北解放
【答案】B
【解析】A项不可能影响华北铁路交通,C、D两项不符合题中所述情况。
4.(20xx年四川文综15)图6是某博物馆藏民国时期四川一女子小学发给学生的毕业纪念——木兰彩瓷笔筒。从图中信息可推知校方的寓意可能是鼓励学生 
A.投笔从戎,参加北伐   
B.参加红军,反对围剿
C.效法古人,抗战救国                                   
D.投身革命,反对美蒋                                     
 


 图6

【答案】C
【解析】右边笔筒上有“民国二十七年”字样,正是1938年抗战期间。
5.(20xx年广东历史12)《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各少数民族,在居住集中地区得规划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在不与省宪抵触的原则下,得订立自治法规。”由此可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高三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范文,高中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高三历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