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18:26:59] 来源:http://www.67xuexi.com 名著读后感 阅读:85533次
去年,一曲“虎妈的战歌”在美国大地上吹响,引起了人们的热议。今天,又见杂志上刊出一位中国“狼爸”20年棍棒打出“北大三杰”,再次让人咂舌。文中,这位“狼爸”因看不惯西式教育带给孩子的自由散漫,也看不惯当今子女在父母溺爱下骄横跋扈,他决心用咱们中国最传统的“棍棒教育”来培养孩子。在他的“彪悍”教育下,四个孩子全部品学兼优,知书达理,惹人喜爱。截至今年7月,他的四个儿女中已有三个孩子被北大录龋虽然这位“狼爸”的教育模式比较偏激,教育方式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但不管怎样,他成功了,而且还赢得了孩子们的感激与敬重。本人在此摘下一些这位严父的经典语录:
经济破产了,学习不能破产。
不能给孩子零花钱,这世上最容易令人腐-败的就是钱。
家中可以有“皇帝”,但这个“皇帝”绝对不能是孩子,而应该是父母。父母如果没有威严,怎么能管教好孩子?
我不反对素质教育,但是我反对巧立名目,黔驴技穷的与现实完全错轨的自欺欺人的“当代素质教育”。
父亲是孩子成长的风向标,只有父亲付出全部的爱、时间和心血,才能给儿女最好的照顾,让儿女以最健康的方式成长。
该严厉时严厉,该教育时教育,尤其在礼仪方面,见到长辈打招呼,肩上有物接过来,客人到家奉杯茶……
文中,这位“中国狼爸”与“华裔虎妈”的教育异曲同工,他们都通过严苛式教育磨砺孩子的棱角,鞭策他们驶向成功的彼岸。可以说这两位家长是咱们中国五、六十年代,甚至更早时期家长棍鞭教育的成功典范。读品他们,我仿佛看到我的母亲,我也是在母亲的棍鞭下长大,童年的我顽皮淘气,母亲的棍鞭打掉我许多的缺点:马虎、懒惰、不礼貌、成绩下滑、不睡午觉……对母亲的教育,我曾经气过、恨过、顶撞过甚至诅咒过——长大一定不养她;我要离家出走;我要让虎妈一辈子难过……可是长大后,我渐渐理解了母亲,也由此更感谢母亲,因为没有她的责骂,不会成就今天的我。据我了解,像我这时代,经历过棍鞭磨难的人不在少数,他们也曾和我一样,经历了“顺从—顶撞—叛逆—接受 —感恩”这一心路过程。在我心中,“棍棒教育”它有一定的实用性。
不过实用归实用,咱们教育者可千万别使用。无数的案例告诉我们,如今的孩子是个宝,我们要小心翼翼保护好。如今教育是难题——宽了不行,严了不行,热度是由家长、孩子说行就行。因此,我们要小心翼翼地拿捏这个“度”,拿着平衡杆在钢丝走。君可见某些杂志上有这样一些报道: “孩子因为惧怕高考失利,纵身跳-楼。”“某位母亲为了逼迫孩子考高分,孩子在考砸之后不敢回家,跳-楼自杀。”……现在的孩子很脆弱,我们教育者的心灵也很脆弱;孩子们经不起心灵的摧残,教育者呢?更惧怕舆-论的摧残。
【扩展阅读篇】
所谓“感”
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好原文
“读后感[1]”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了解,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
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能写成读后感,你需要把你所知道的都表示出来,这样才能写好读后感。
第三、选准感点
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第四、叙述要简
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
第五,联想要注意形式
联想的形式有相同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同性)、相反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反性)、相关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关性)、相承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承性)、相似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似性)等多种。写读后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联想与相似联想这两种联想形式的运用。
编辑本段如何写读后感
格式
一、格式和写法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读后感》;还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两个词语)做题目,下一行是——《读有感》,第一行是主标题,第二行是副标题。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五、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