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 67学习网 - http://www.67xuexi.com !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翻译及相关知识点

摘要:(77)非我也,兵也:不是我杀人,是兵器杀人。(78)无:通“毋”,不要。(79)罪:归咎,归罪。(80)斯天下之民至焉:这样普天下的老百姓就都会投奔到您这来了。斯:这样、那么。至:到,这里指归顺。【翻译】梁惠王说:“我治理魏国,真是费尽心力了。河内遇到饥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的地方,同时把黄河以东地方的粮食运到黄河以北的地方。黄河以东的地方遇到饥荒,也这样办。我曾经考察过邻国的政事,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尽心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减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加多,这是什么缘故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请允许我用打仗来做比喻。咚咚地敲着战鼓,两军的兵器已经开始接触,有些士兵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脚。如果凭借跑了五十步的士兵,耻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那么怎么样?”梁惠王说:“不可以。他只不过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呀。”孟子说:“大王既然懂得这个道理,那就是不要希望百姓比邻国多了。不耽误农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翻译及相关知识点,标签:高一语文学习方法,高一学习计划,http://www.67xuexi.com

  (77)非我也,兵也:不是我杀人,是兵器杀人。

  (78)无:通“毋”,不要。

  (79)罪:归咎,归罪。

  (80)斯天下之民至焉:这样普天下的老百姓就都会投奔到您这来了。斯:这样、那么。至:到,这里指归顺。

  【翻译】

  梁惠王说:“我治理魏国,真是费尽心力了。河内遇到饥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的地方,同时把黄河以东地方的粮食运到黄河以北的地方。黄河以东的地方遇到饥荒,也这样办。我曾经考察过邻国的政事,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尽心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减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加多,这是什么缘故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请允许我用打仗来做比喻。咚咚地敲着战鼓,两军的兵器已经开始接触,有些士兵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脚。如果凭借跑了五十步的士兵,耻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那么怎么样?”

  梁惠王说:“不可以。他只不过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既然懂得这个道理,那就是不要希望百姓比邻国多了。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便会吃不完;细密的渔网不到深的池沼里去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光;砍伐树木要按一定的季节,木材就会用不尽。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那么老百姓能够赡养活着的人,埋葬死了的人,而不感到有遗憾。百姓对生养死葬都没有不满,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五亩住宅的场地,种植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穿丝织品的衣服了。畜养鸡、狗、猪等家畜,不要错过繁殖的时节,那么,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吃肉了。每家人有百亩的耕地,不耽误它们的生产季节,那么,几口人的家庭可以不挨饿了。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那么,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年轻人见到会帮忙代劳了)。七十岁以上的人有丝绸穿,有肉吃,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实行王道,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

  “现在的魏国呢,(在丰年)猪狗吃了人的粮食(官府)却不收敛;(在荒年)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打开粮仓赈救。老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罪过,是年成不好所造成的。’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杀死了人,却说‘这人不是我杀的,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王不要归咎于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都会来归顺了。”

  【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填然鼓之】 :

  一般“鼓”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打鼓,击鼓进军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

  一般“衣”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穿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一般“王”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为王、称王、统一天下,以仁德使天下百姓归顺

  【树之以桑】

  一般“树”是名词,在此活用做动词:种植

  【王无罪岁】:“罪”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归罪、归咎。

  动词作名词: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

  一般“生”是活着(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活着的人

  一般“死”是死去(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死去的人

  丧,为动用法,为……办丧事

  形容词作动词:

  【谨庠序之教】 :

  一般“谨”是谨慎(形容词),在此活用为动词:认真从事

  动词的使动用法: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

  一般“移”是移动,在此是使动用法:使……迁移

  【古今异义】

  【河内凶】

  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今义:常指人或运动暴躁,心肠狠

  【邻国之民不加少】

  古义:更,再,副词

  今义:常指增加

  【或百步而后止】

  古义:有人,有时

  今义:选择连词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今义:兵器

  古义:战士,士兵;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古义:逃跑

  今义:行

  【谷不可胜食也】

  古义:尽

  今义:胜利

  【数罟不入洿池】

  古义:细、密

  今义:数字或者数数

  【树之以桑】

  古义:种植,动词

  今义:常指较高大的林木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表同意认可

  【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勿”或“毋” 不要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一说通“敛” 收敛 积蓄(一些学者提出:“检”字本应为“敛”后经讹传为“检”,若为“敛”字,与下句的“发”字对仗更为工整。)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花白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涂】通“途” 道路 【莩】通“殍” 饿死的人

  5:【直】不百步耳 【直】通“只”:只是

  6: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无】通“毋” 不要

  【赏析】

  这篇文章写孟子同梁惠王的谈话。当时各国为了要增产粮食和扩充兵员,都苦于劳动力不足,所以梁惠王要同邻国争夺百姓,采取了自以为“尽心”的措施,可是目的并没有达到。孟子抓住了这个矛盾,指出梁惠王的“尽心”并不能使百姓归顺,同时提出自己的主张,只有“行王道,施仁政”,才是治国的根本办法。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高一语文高一语文学习方法,高一学习计划高中学习 - 高一学习 - 高一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