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 67学习网 - http://www.67xuexi.com !

物理解题中的“虚拟对象”法

摘要:认知心理学认为:解题是一个认知同化的过程,在解题中,解题者要把问题情境纳入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就要对问题信息进行搜寻、调整和转化,使其与既有的认知结构相匹配。否则同化就不能完成,问题也无法解决。解决物理问题的第一步就是确定研究对象,确定研究对象的最常用方法是整体法和隔离体法,整体法是把系统中的几个物体作为一个物体来处理,而隔离体法是把一个系统(或一个物体)分为几个部分来处理。但是,在解答许多有难度的物理问题时,常有这样的情况:无论采取整体法还是隔离体法都会处于两难境地,若采取整体法,物体间的联系特征被埋没而使解题的条件不足;若采取隔离体法,已知条件被分散又建立不起解题的必要方程,即物理原理和规律无法直接运用于当前的对象,解题陷入困境。既然常规的方法不起作用,不妨另辟蹊径,暂时撇开问题给出的原有对象,大胆地虚拟一个对象,使问题的物理特征充分的凸现出来,进而建立起解题的正确模型。这就是物理解题中的“虚拟对象”法。通过虚拟对象,找到解题的切入口,使题目的已知量和待求量集中指向这个物体,这就有可能把物理原理和规律运用于这个虚拟对象,建立起已知量与
物理解题中的“虚拟对象”法,标签:高一物理学习方法,高一学习计划,http://www.67xuexi.com

  认知心理学认为:解题是一个认知同化的过程,在解题中,解题者要把问题情境纳入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就要对问题信息进行搜寻、调整和转化,使其与既有的认知结构相匹配。否则同化就不能完成,问题也无法解决。

  解决物理问题的第一步就是确定研究对象,确定研究对象的最常用方法是整体法和隔离体法,整体法是把系统中的几个物体作为一个物体来处理,而隔离体法是把一个系统(或一个物体)分为几个部分来处理。但是,在解答许多有难度的物理问题时,常有这样的情况:无论采取整体法还是隔离体法都会处于两难境地,若采取整体法,物体间的联系特征被埋没而使解题的条件不足;若采取隔离体法,已知条件被分散又建立不起解题的必要方程,即物理原理和规律无法直接运用于当前的对象,解题陷入困境。既然常规的方法不起作用,不妨另辟蹊径,暂时撇开问题给出的原有对象,大胆地虚拟一个对象,使问题的物理特征充分的凸现出来,进而建立起解题的正确模型。这就是物理解题中的“虚拟对象”法。通过虚拟对象,找到解题的切入口,使题目的已知量和待求量集中指向这个物体,这就有可能把物理原理和规律运用于这个虚拟对象,建立起已知量与待求量的关系,实现对问题信息的调整和转化。具体地说:在物理解题中虚拟对象具有比较、换元和转化等作用。

  一、虚拟对象的比较作用

  比较是科学思维的重要方法,通过对相关事物的比较,可以揭示出它们的相同点和差异点,进行科学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要比较至少要有两个相关的物体,但是在具体的问题中,给出的对象可能只有一个,而另一个作为参照的比较物,需要解题者根据问题的逻辑,做出合理的假设。

  二、虚拟对象的换元作用

  等效换元是物理解题中的一种常用方法,换元法不仅用于物理参量的变换,还可用于研究对象的替换。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虚拟一个研究对象来替换原来的某个实际对象,把陌生的情境转化为熟悉的情境,通过知识的迁移,用已知的规律来描述新的现象,使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三、虚拟对象的转化作用

  把研究对象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物理解题中不乏其例。但是,有些非常规的问题,由于给出的物体受到特定因素的限制,使得解题的条件不足,推理受阻,而且给出的物体只有一个,似乎无法实现研究对象的转移。此时,若能借助相关的物理原型,虚设一个物体或模型,把研究对象从给定物体转移到虚拟物体,开辟新的问题空间,使非常规问题转化为常规问题,就可能找到一条有效的解题途径。

  虚拟对象法的特点是“虚”,要求把思维的触角尽量向各方向延伸,大胆地进行猜测和假设,从假设出发根据物理规律进行严密的分析论证,这需要创造性思维,因而具有较高的难度。虚拟虽“虚”,但并不虚假,它不是盲目的瞎猜,而是要经过类比、演绎、归纳等逻辑推理,做出正确的假设。虚拟必须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其目的是以虚论实,借虚求实。


Tag:高一物理高一物理学习方法,高一学习计划高中学习 - 高一学习 - 高一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