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 67学习网 - http://www.67xuexi.com !

高二历史单元测试试卷

摘要:言论二:“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政治主张。孔子当时是怎样传播自己的思想主张的?(2分)(2)材料二和材料三对待孔子学说(儒家)的态度各是什么?当代史学家冯天瑜称董仲舒为当时的“群儒之首” 董仲舒对儒家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2分)(3)指出材料四中言论一、二各是谁的观点,并概括各自的核心思想。(4分)(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长盛不衰的原因。 (2分)27.(10分)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古代思想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儒家学说包含着朴素的民本思想,如“民为贵,社 稷次之,君为轻”和“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等著名的观点,这两个观点是哪两位思想家最早提出的?(2分)(2)在儒学发展成为正统思想过程中,做出最
高二历史单元测试试卷,标签:高二历史学习方法,高二学习计划,http://www.67xuexi.com

  言论二:“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政治主张。孔子当时是怎样传播自己的思想主张的?(2分)

  (2)材料二和材料三对待孔子学说(儒家)的态度各是什么?当代史学家冯天瑜称董仲舒为当时的“群儒之首” 董仲舒对儒家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2分)

  (3)指出材料四中言论一、二各是谁的观点,并概括各自的核心思想。(4分)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长盛不衰的原因。 (2分)

  27.(10分)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古代思想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儒家学说包含着朴素的民本思想,如“民为贵,社 稷次之,君为轻”和“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等著名的观点,这两个观点是哪两位思想家最早提出的?(2分)

  (2)在儒学发展成为正统思想过程中,做出最大贡献的儒家思想是谁?汉武帝在统治思想方面采纳了他提出的什么主张?(2分)

  (3)宋时时期儒学有了怎么样 的发展?试写出朱熹的思想主张?(2分)

  (4)明清时期出现了三个思想家,他们都参加过抗清斗争,请写出他们的姓名,并写出他们在政治上的共同主张?(4分)

  28.(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普罗塔哥拉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与智者学派同一时代的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如何认识自己”“知识即美德”;中国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提出“敬天地,远鬼神,近人事”“为政以德”“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材料二 人文主义的思想核心是反对世纪神学抬高神.贬低人的观点,强谳人的可贵;反对神学的禁欲主义和来世观念,提倡人们观现世生活的追求;反对宗教束缚和封建等级观念,追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推崇人的经验和理性;提倡人类认识自然.征服自然,以造福人生。

www.67xuexi.com

  材料三 下图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材料四 下图是宗教改革时期的一幅画

  

  注:中间是天平,天平的右端向下倾斜,里面装着《圣经》,旁边站着教士,而天平的左端站着的是教皇.红衣主教等,他们被翘起。

  材料五 以下是启蒙运动时期一些思想家的言论

  孟德斯鸠:这个禁欲的职业(神职)摧残了许多人,即使瘟疫与最惨烈的战争也从来不至如此。

  伏尔泰: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提马刺吗?

  卢梭: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康德: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

  请回答:

  (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的基本主张。(2分)

  (2)材料三两幅作品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据材料四指出这幅漫画的含义,并说明其作用。(3分)

  (3)据材料五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历史阶段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特征。(3分)

  以上内容是www.67xuexi.com小编整理的高二历史单元测试试卷,希望对高二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上一页  [1] [2] [3] 


Tag:高二历史高二历史学习方法,高二学习计划高中学习 - 高二学习 - 高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