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 67学习网 - http://www.67xuexi.com !

第三讲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摘要:材料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材料二 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材料三 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过程中,乡镇企业和外资工业可谓已经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两个新的增长点。——《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材料四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江泽民《在中国共
第三讲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标签:高三历史教案范文,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67xuexi.com
材料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
材料二    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
3
材料三  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过程中,乡镇企业和外资工业可谓已经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两个新的增长点。——《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材料四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与当时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2)材料二的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实施的?结果如何?


(3)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概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基本过程。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短短几年,英国输华商品比战前增加了3.5倍,其中棉纺织品占总值的70%以上,增加了4倍多。江苏松江、太仓一带原本是中国手工棉纺织业中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盛名,而鸦片战争以后,由于洋布畅销,“松太布市,销减大半”,东南沿海一些专以纺织为业乡村,受到很大冲击。  洋纱、洋布进口单位:千海关两
  年份 洋纱 洋布
  1867 1,450 11,671
  1877 2,841 11,959
  1887 12,590 24,457
  1892 22,059 30,554
材料二  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资料(基本单位:10万元)
时间 商办 官办和官商合办 外国人办 合计
 厂数 资本 比重% 厂数 资本 比重% 厂数 资本 比重% 厂数 资本
1872~1894 53 47 9.6 19 162 33.1 103 280 57.3 175 489
1895~1913 463 908 41 86 295 13 136 1031 46 685 2334
注:外国人所办工业为1843~1894年的合计
材料三  “七•七”事变爆发,为了保存国家建设力量,国民政府决定大规模地将工厂内迁,得到民族资产阶级的支持和配合。至1940年底,经政府协助内迁的厂矿有448家,机器设备70991吨,技工12164人。此外,自动迁移之工厂亦有百多家,合计共达600余家。
材料四  1949~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不包括手工业)

集体经济 国有经济 混合经济中的公有成分 非公有制经济
40% 29% 7% 24%
材料五 1996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的比重

——以上材料均引自中国历史课程网
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概述近代前期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怎么的变动?


(2)依据材料三指出抗战开始后,我国工业分布发生了怎样的变动?有何意义?


(3)依据材料四、五,概述建国后我国工业中经济成分变化情况,并分析出现变化的原因。


4. 阅读下列材料:
自耕农是农业社会中的主要劳动者,“稳定小农”是中国历代王朝实现长治久安的关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自然经济确立,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自耕农民的处境是: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   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二:建国初,人民政府发起土地改革运动,平均分配土地,一家一户的自耕农经济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不久,多数农民满足于“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图景,生产积极性下降。1952年对山西49村农民的调查,有10780亩土地被卖出;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农村的调查,有12.52%的农户出租土地;1952年对山西祁县的调查,在2486户农民中,放高利贷的有20户。
材料三:1956年后,实现农业合作化,一家一户的自耕农经济转变为以自然村为单位的集体经济。但是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摁血手印,签“生死契约”:“我们分田到户,家家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的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中提到的威胁小农稳定的诸多因素。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稳定的社会条件下,自耕农自身的发展出现哪些新问题?

(3)结合材料三谈谈应如何看待小岗村民的分田举动?


(4)某校学生分别以上述材料为主题做专题研究。请自选一组,指出研究该专题的意义。

组别 研究专题 研究意义
A组 材料一 
B组 材料二 
C组 材料三 


高一历史经济史专题训练(现代经济)答案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高三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范文,高中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高三历史教案

《第三讲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