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 67学习网 - http://www.67xuexi.com !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干将莫邪》教案

摘要:一、教学目标 (一)读读背背,疏通文意。 (二)品味细节,揣摩性格。 (三)沉潜涵泳,理解内蕴。 (四)联系实际,评价观念。 二、课时安排1.5课时 三、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淘.教.案.网) 第1课时 (一)活动导引 1.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1)读准音,查词典,扫清字词障碍。 (2)读顺文,并圈出最感兴趣的内容。 (3)读懂意,指文章大意,并有感情地朗读记叙“赤”复仇的部分。 2.文学常识 干宝(?~336),东晋史学家、文学家。字令升,新蔡(今河南新蔡)人。年轻时即勤于学业,博览群书。曾以著作郎领修国史,著《晋纪》(二十卷,今已佚),当时被公认为一部很好的史书。又喜阴阳术数之学,编集神灵怪异故事,成《搜神记》,试图证明世上真有所谓鬼神。 《搜神记》系志怪小说集,二十卷。原本已失传,今本是后人从《法苑珠林》《太平御览》等书中辑录而成的。书中记录的多为神怪灵异,但也保存了一些富于现实意义的民间传说,从不同方面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面貌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活动过程 1.正音听读 (1)下列画横线的字该怎么读?(板书或以多媒体显示,学生认读后配上拼音) 干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干将莫邪》教案,标签:初二下册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http://www.67xuexi.com

一、教学目标
  (一)读读背背,疏通文意。
  (二)品味细节,揣摩性格。
  (三)沉潜涵泳,理解内蕴。
  (四)联系实际,评价观念。
  二、课时安排1.5课时
  三、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淘.教.案.网)
第1课时
  (一)活动导引
  1.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1)读准音,查词典,扫清字词障碍。
  (2)读顺文,并圈出最感兴趣的内容。
  (3)读懂意,指文章大意,并有感情地朗读记叙“赤”复仇的部分。
  2.文学常识
  干宝(?~336),东晋史学家、文学家。字令升,新蔡(今河南新蔡)人。年轻时即勤于学业,博览群书。曾以著作郎领修国史,著《晋纪》(二十卷,今已佚),当时被公认为一部很好的史书。又喜阴阳术数之学,编集神灵怪异故事,成《搜神记》,试图证明世上真有所谓鬼神。
  《搜神记》系志怪小说集,二十卷。原本已失传,今本是后人从《法苑珠林》《太平御览》等书中辑录而成的。书中记录的多为神怪灵异,但也保存了一些富于现实意义的民间传说,从不同方面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面貌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活动过程
  1.正音听读
  (1)下列画横线的字该怎么读?(板书或以多媒体显示,学生认读后配上拼音)
  干将(g1nji1ng) 莫邪(yé) 重(chóng)身
  王大怒,使相(xi4ng)之
  自刎(wěn) 尸乃仆(pū)
  头踔(chuō)出汤中,踬(zhì)目大怒
  (2)老师范读全文,要求同学听准读音,听清句读,体会情感(“赤”为父报仇的心情),领悟内蕴(“赤”不惜生命为父报仇的精神和“客”“言必信、行必果”的侠义)。
  范读旨在以教师的美读感染学生,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吟诵涵泳,培养文言语感,体悟文言文的韵味。
  2.朗读质疑
  (1)朗读课文,要求吐字清晰准确,停顿恰当。
  (2)质疑活动
  策略: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不能自行解决的,举手质疑。
  3.讨论交流
  (1)落实下列加点的字词,注意古今不同的意义。
  ①王大怒,使相之相:仔细查看
  ②莫邪子名赤,比后壮,乃问其母曰比:及,等到
  ③王即购之千金购:重赏征求
  ④即自刎,两手捧头及剑奉之,立僵奉:恭敬地捧;进献
  ⑤当于汤镬煮之汤:热水,开水
  ⑥于是即将剑往见楚王即:就;将:拿
  ⑦三年乃成乃:才
  此乃勇士头也乃:是
  乃分其汤肉葬之乃:于是
  (2)疏通下列句子的意思,体察句子的语气。
  ①吾父所在?我父亲在哪里?
  ②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你年纪轻轻,为什么哭得特别悲伤啊?
  4.读设疑
  (1)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设疑激趣:干将、莫邪的儿子“赤”为什么要报父仇?又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愿望的?请同学们边读边思考这两个问题,并准备用自己的话简要地复述课文中的故事。
  5.思考活动
  (1)学生活动要求:结合自己读的感受,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形成自己的看法并备足理由。
  (2)教师辅助策略:指导学生抑扬顿挫地诵读课文,养成吟诵、咀嚼、揣摩、品味的习惯。
  6.讨论交流
  (1)干将、莫邪的儿子“赤”为什么要报父仇?又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愿望的?
  明确:干将、莫邪夫妇为

教案《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干将莫邪》教案》,来自www.67xuexi.com网!http://www.67xuexi.com

楚王铸成雌雄宝剑后,楚王杀了干将。干将的儿子赤长大后欲替父报仇。楚王悬赏杀赤,赤逃到山中,遇到一侠客,答应替赤报父仇。赤即自刎,侠客拿着赤的人头和宝剑去见楚王,用计杀了楚王,最后自己也自杀了。
  (2)活动策略
  此项活动意在引导学生把握故事情节,理清文章思路。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可以“赤”的身份做创造性的复述。
  故事发生发展的过程:
  起因(第1段):干将、莫邪为楚王铸成宝剑,干将反招杀身之祸;干将临死遗嘱尚未出世的儿子为他报仇。
  发展(第2、3段):干将的儿子赤长大后寻得父亲所藏宝剑,昼夜不忘为父报仇;楚王悬赏杀赤,赤躲进山中,遇到愿替他报仇的侠客,当即自刎,把自己的头和宝剑交给侠客。
  结局(第4段):侠客不负重托,多方设计,豁出性命杀死楚王。
  7.默读体悟
第1.5课时
  (一)精读品析
  1.读课文
  诵读要求与策略
  ①诵读课文第三段,揣摩“赤”与“客”对话时,他们各自的语气。
  ②策略:以两两对话的形式交流各自的体验,并备足理由谈谈自己为什么这样处理。
  2.讨论交流
  赤①“吾干将、莫邪子也,楚王杀吾父,吾欲报之。”
   ②“幸甚!”
  客①“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
   ②“闻王购子头千金,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之。”
   ③“不负子也。”
  明确:“赤”的语言①要读出无门复仇的悲苦和对楚王的刻骨仇恨;语言②复仇有望的欣喜、报仇态度的坚决、不惜生命的刚烈。
  “客”的语言①读出侠客急人之难的关切;语言②读出侠客的急人之困的豪爽和侠义;语言③读出侠客承诺时的郑重。
  言为心声。揣摩语言,目的是为了把握人物性格,领悟人物的精神品质。揣摩语言时除了体察一些语气词的表达效果外,还应结合人物对话过程中的一些细节描写来品析。如:“赤”说完“幸甚”后,“即自刎,两手捧头及剑奉之,立僵”,以及客许下承诺后“赤”“于是尸乃仆”。可让学生联系影视作品,想象当时的悲壮场面,了解古人的复仇精神。
  “客”语言②“闻王购子头千金,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之”,以现代观念和常规思维似难理解,可结合第四段“客”用计杀楚王的内容以及“荆轲刺秦”中的一些情节来帮助学生理解。适当介绍古代豪侠“救人于厄,振人不赡”和“言必信、行必果”的侠义精神。
  活动引导
  以学生为品析的主体,让他们自己去诵读、咀嚼、品味。可以多组织几组学生对话,在比较中揣摩语气,分析鉴赏人物性格。老师当好穿插引导的中介。并站在孩子角度参与活动,对他们的见解,合理的予以肯定;精彩有创意的予以表扬;有难度的如“客”的语言②,则予以适当引导。

[1] [2]  下一页


Tag:初二语文教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初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