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 67学习网 - http://www.67xuexi.com !

第十六章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摘要:(3)经验:它的经验和教训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4)精神:它表现出来的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精神将永垂史册。三.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一)俄国1861年改革1.背景:(1)根本:封建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外部:农奴制落后导致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3)现实:农奴制面临危机(战争失败、经济恶化、农奴起义)。2.内容:1861年 亚厉山大二世签署(1)人身自由 (2)赎买份地3.性质:由沙皇以国家名义实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依据:它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资本和市场。(人身自由——自由劳动力;农奴主卖份地——资本和市场)原理:主观动机(为了挽救封建统治)与客观效果(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不一致。4.评价:(1)进步:(发展资本主义)它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2)局限:(保留封建统治)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主要指建立了地主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和封建土地所有制。(二月革命时推翻)农民赎买份地质次价高,对农民一场掠夺。结论:俄国
第十六章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标签:高三历史教案范文,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67xuexi.com
(3)经验:它的经验和教训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
(4)精神:它表现出来的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精神将永垂史册。
三.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一)俄国1861年改革
1.背景:
(1)根本:封建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外部:农奴制落后导致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
(3)现实:农奴制面临危机(战争失败、经济恶化、农奴起义)。
2.内容:1861年  亚厉山大二世签署
(1)人身自由   (2)赎买份地
3.性质:
由沙皇以国家名义实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依据:它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资本和市场。
(人身自由——自由劳动力;农奴主卖份地——资本和市场)
原理:主观动机(为了挽救封建统治)与客观效果(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不一致。
4.评价:
(1)进步:(发展资本主义)
它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
(2)局限:(保留封建统治)
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主要指建立了地主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和封建土地所有制。(二月革命时推翻)
农民赎买份地质次价高,对农民一场掠夺。
结论:俄国用牺牲农奴利益的办法换取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农民长期贫困,购买力低,国内市场狭小,使俄国成为资本主义列强中相对落后的一个。
补充:
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途径
(1)革命方式(英美法)  (2)改革方式(俄日)    (3)统一方式(德意)
2.俄日德意四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共同特点及原因
(1)共同特点:自上而下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2)原因:①这些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高,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②原有统治者认识到变革能维护统治地位。
(二)美国内战
1.背景:
(1)美国领土扩张和西进运动
①方式:赎买、武装颠覆或入侵。
②范围:从大西洋西岸扩大到太平洋东岸。
③评价:既是对印第安人的屠杀、驱赶和掠夺;更是对西部土地的开发,促进了美国经济发展。(评价方法:一分为二,类似评价“圈地运动”)
④本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北美的扩展。(有月考认为是资本主义原始资本积累过程)
(2)两种经济形式的矛盾(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南方种植园经济)
①本质相同:都是资本主义经济;
②很大差异:原料;市场;关税;劳动力。
③矛盾焦点: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3)废奴运动高涨,南北方矛盾日益尖锐。
(4)林肯当选总统,北方资产阶级占优势。——导火线
2.经过:
(1)南部联盟挑起了内战;   (开始于1861年)
(2)初期北方失利(南方蓄谋已久,北方幻想妥协);
(3)扭转战局措施:政策上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军事上扩充兵力、调整部署。
(4)战争转折——葛底斯堡战役;
(5)南方投降,内战结束。    (结束于1865年)
3.意义:
(1)性质: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2)进步: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奴制,进一步扫除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3)局限:没有彻底消除种族歧视,黑人仍然受到不平等待遇
补充:
1.美国南方种植园经济的实质与危害
(1)实质:使用黑奴从事商品生产的农业资本主义经济
(2)危害:经济上必然阻碍美国工业资本主义的扩展;政治上成为导致国家分裂的潜在危险。
2.美国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的比较
(1)起因:前者民族矛盾引起;后者两种经济形式的矛盾引起。
(2)目的和任务:前者扫除外部障碍—殖民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后者扫除内部障碍—黑奴制,维护国家统一。
(3)阶段特征:前者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属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后者处于机器大工业时期,属成熟的资产阶级革命。
(三)德意志统一
1.条件:
(1)必要性:德意志的发展迫切需要结束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国家强大的需要;经济发展的需要;国际竞争的需要)
(2)可能性:(从大到小,从外向内)
①德意志有进行统一的物力;(工业革命开展,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各地联系日益密切)
②普鲁士有完成统一的实力;(经济发达兵力强,决心坚定野心大)
③俾斯麦有实现统一的能力。(推行“铁血政策”,开展灵活外交)
2.过程(特别关注俾斯麦的“灵活外交”):
(1)1864年,普奥联合对丹麦;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
(2)1866年,普奥战争(萨多瓦战役);    (不进维也纳)
(3)1870年,普法战争(色当战役)。      (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
3.标志:
1871年初,威廉一世即位为德意志帝国皇帝。(类似拿破仑皇帝)
4.影响:
(1)德国壮大:结束了长期分裂状态,为德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铺平了道路。(类似美国内战)
(2)改变格局:法、奥受到扼制,德国成为新兴强国,改变了欧洲的国际格局。
(3)带来祸害: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旧制度,特别是军国主义传统,侵略扩张的欲望强烈。(德国成为欧洲最有侵略性的国家)
补充:
1.德意志统一只有通过王朝战争方式自上而下完成的原因:
(1)容克阶级(资产阶级化的贵族地主,类似英国新贵族和法国自由派贵族)力量强大,成为统一的领导力量。(官居要职;掌握军队;财力雄厚)
(2)德国资产阶级相对软弱,乞求妥协来完成统一。
(3)德国无产阶级还相当幼稚。
2.军国主义(第四版《现代汉语词典》第692页)
是指把国家置于军事独裁之下,使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为侵略战争服务的反动政策。
(四)意大利统一
1.历史条件
(1)必要性:
意大利四分五裂的状态和受外国控制的地位,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可能性:
①民:资产阶级民主派自下而上的人民革命,没有成功;
②自:资产阶级自由派主张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
③国:撒丁王国有完成统一的实力;   
④人:加富尔推行富国强兵政策,并取得了外国支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Tag:高三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范文,高中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高三历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