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 67学习网 - http://www.67xuexi.com !

第十六章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摘要:(1)密拉特事件揭开序幕; (2)占领首都德里,成立领导机构;(3)形成起义中心,王公成为领导; (4)英国改变策略,起义遭到镇压。改变策略:英国直接管理,增加英军比重,保护王公特权,调派侵略军队。3.意义:(1)性质:是一次由封建王公领导的、印度土兵为主的、广大人民参加的民族大起义(民族解放斗争)。(2)作用:表现决心勇气,打击英国殖民,遏制其他侵略。4.败因:(1)主观:部分封建王公的背叛;没有先进阶级,没有明确革命纲领(根本)。(2)客观:敌我力量悬殊。【要点透析】1.概述工业革命在“技术革命”和“社会变革”两个方面的具体影响(1)技术革命:它改变了生产技术和劳动工具,也改变了产业结构。具体表现为:①工业生产由手工操作向机器生产阶段过渡。②手工工场被新兴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取代。③纺织、冶金、采煤、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成为资本主义工业的五大基本部门。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使资本主义生产制度最终取得了统治地位。(2)社会变革:①工业革命使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第十六章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标签:高三历史教案范文,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67xuexi.com
(1)密拉特事件揭开序幕;             (2)占领首都德里,成立领导机构;
(3)形成起义中心,王公成为领导;     (4)英国改变策略,起义遭到镇压。
改变策略:英国直接管理,增加英军比重,保护王公特权,调派侵略军队。
3.意义:
(1)性质:是一次由封建王公领导的、印度土兵为主的、广大人民参加的民族大起义(民族解放斗争)。
(2)作用:表现决心勇气,打击英国殖民,遏制其他侵略。
4.败因:
(1)主观:部分封建王公的背叛;没有先进阶级,没有明确革命纲领(根本)。
(2)客观:敌我力量悬殊。

【要点透析】
1.概述工业革命在“技术革命”和“社会变革”两个方面的具体影响
(1)技术革命:它改变了生产技术和劳动工具,也改变了产业结构。具体表现为:①工业生产由手工操作向机器生产阶段过渡。②手工工场被新兴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取代。③纺织、冶金、采煤、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成为资本主义工业的五大基本部门。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使资本主义生产制度最终取得了统治地位。
(2)社会变革:①工业革命使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工人运动逐渐兴起。②促进了城市的扩大,工业革命把劳动力从农村引向城市,开始了城市化进程,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发生变化。③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新的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东方开始从属于西方。④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自由主义改革运动的高涨,资产阶级普遍地展开了自由主义改革运动,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2.美国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的比较
(1)起因:前者民族矛盾引起;后者两种经济形式的矛盾引起。
(2)目的和任务:前者扫除外部障碍—殖民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后者扫除内部障碍—黑奴制,维护国家统一。
(3)阶段特征:前者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属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后者处于机器大工业时期,属成熟的资产阶级革命。
(4)性质:都带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但前者重在民族解放,后者重在内战。
3.意大利、德意志统一的相似点和不同点
(1)相似点:资本主义都有一定发展;都用王朝战争方式结束分裂局面;都有一个核心力量和核心人物;都要排除阻碍统一的外国强大势力——奥、法。
(2)不同点(特殊性):意大利面临着独立、统一两大任务;意大利始终存在人民革命、王朝战争两条道路;意大利较多借助了外国势力和人民力量。
4.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对比
(1)国际环境:日本所处国际环境相对宽松;中国面强列强掀起的瓜分狂潮,国际环境不利。
(2)社会背景:日本反动势力弱,资产阶级较强;中国反动势力强,资产阶级相对弱小。
(3)领导力量:日本倒幕派有实力有民心;中国维新派无实权又不敢发动群众。
(4)政策措施:日本政策措施全面有效;中国的变法诏令未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君主立宪的根本措施,再加上各地督抚(除湖南巡抚陈宝箴外)阳奉阴违,基本上未得到实施。
5.19世纪中期形成的世界三股进步潮流
(1)自由主义潮流(主流):具体表现为,1848年欧洲革命、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德意志统一、意大利统一和日本明治维新。
(2)社会主义潮流:具体表现为,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1847年共产主义者同盟出现、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和巴黎工人六月起义、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和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
(3)民族主义潮流:具体表现为,东南欧的民族解放运动、德意志统一运动和波兰的民族起义等。
【真题再现】
1.(20xx年全国Ⅰ卷文综22)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
A.钟表工业非常发达   B.工厂纪律严格
C.工人消费水平较高   D.贫富差距缩小
【答案】B
【解析】(1840年前后)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工人离不开钟表,是因为工厂管理严苛。
2.(20xx年全国Ⅱ卷文综18)1835年,印度总督本丁克决定:“英国政府的伟大目标应该是在印度本地人中间提倡欧洲文艺和科学,所拨了的一切教育经费最好完全用在英语教育上。”这表明英国当局力图   
A.将英语教育融入印度本土教育    B.以行政手段促进印度基督教化
C.在印度大力推广西方文化       D.推动英国文化与印度文化结合
【答案】C
【解析】英国人在印度提倡欧洲的文艺、科学和语言,这正是推广西方文化。
3.(20xx年北京文综23)著名学者汉斯•科恩认为,普鲁士19世纪60、70年代的胜利,“为1918年和1945年的失败打下了基础”。以下各项可以作为科恩论断依据的是   
A.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旧制度          B.德国结束了四分五裂的局面
C.俾斯麦宰相实行“铁血政策”        D.德国推行海外殖民扩张政策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可知,这是说德意志完成统一时的局限性(军国主义传统、扩张欲望强烈)是一战和二战的发动及失败因素之一。
4.(20xx年浙江文综21)下列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合作的作品《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
B.《共产党宣言》用剩余价值学说,论证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不可避免
C. 十月革命的胜利推翻了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D. 马克思和恩格斯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
【答案】D
【解析】A项《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的是费尔巴哈、鲍威尔和施蒂纳的唯心史观;B项错在“用剩余价值学说”,C项应是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Tag:高三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范文,高中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高三历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