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18:10:12] 来源:http://www.67xuexi.com 高二化学 阅读:85733次
第一章第二节教案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电解、电解池概念;运用电解的原理分析食盐水的电解,铜的精炼。
2、过程与方法:
建立较复杂体系中所发生的反应及其电解的实用价值。
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电解对人类社会的重要贡献,化学学科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电解的原理及其运用
教学难点:
电解原理
教学用时:
2学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教师活动:〔引言〕在必修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化学能可以转化成电能,那电能是否可以转化成电能?
学生活动:可以,电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电能与化学能之间关系
(2)、教师活动:〔过渡〕电解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那什么称为电解,它的原理如何了解。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11\12页
设计意图:认识新概念,明确本节课的重点
(3)、教师活动:〔讲解〕我们就以工业上电解熔融氯化钠来了解电解的原理。
〔投影〕观察图1-2-2,看整个装置由哪些部分组成,同时思考姓下面问题:电池正负极分别连接的电极是什么,接通电源后,Na+ 和Cl?分别向哪个方向移动,外电路中电子如何流动,移动到电极表面的Na+ 和Cl??-将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思考,并积极回答问题〔回答〕正极连接石墨,负极连接铁电极。接通电源,电子从负极流出,聚集在铁表面,而石墨电极的电子流入正极,表面带上正电荷,所以Cl??-流向石墨,Na+流向铁电极,到了表面后,Cl??-失去电子变成原子,再结合为Cl??2, Na+得到电子变成Na。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能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来逐步认识电解的原理,电解池的构成。
(4)、教师活动:〔板书〕电极反应:2Na++2e→2Na还原2Cl?--2e→Cl??2↑氧化
学生活动:记笔记
设计意图:归纳出半反应,电极反应的概念知道氧化和还原反应与半反应的关系
(5)、教师活动:〔总结〕这种让直流电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在两个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
学生活动:理解概念
设计意图:认识由个例上升到一般,引出定义
(6)、教师活动:〔讲解〕电极确定:与电源正极相联的是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失电子
与电源负极相联的是阴极发生还原反应,得电子
学生活动:注意得失与氧化还原之间关系
设计意图:氧化与还原归结为电子的得失。
(7)、教师活动:〔过渡〕如果电解的不是电解质,而是含有多种离子的电解质溶液,那在电解的时候又是什么样子呢,会是哪种离子先得失电子?
人们根据大量试验,总结出离子的放电顺序,放电的顺序取决于离子的本性,离子的浓度和电极的材料。
(1)阳离子(在阴极放电):Ag+ Fe3+ Cu2+ H+(浓度较大时) Fe2+ Zn2+
H+(浓度较小时) Al3+
(2)阴离子(在阳极放电):S2-I-Br-Cl-OH-NO3-
(3)阴极材料不参加反应,阳极材料为活泼金属时,材料先失去电子。
学生活动:基本内容要求掌握
设计意图:根据书本上的内容,选择重点介绍部分离子,便于理解和记忆。
(8)、教师活动:〔指导〕阅读课本12页的资料在线,了解石墨电极为惰性电极。
学生活动:阅读
设计意图:常识
(9)、教师活动:〔总结〕原来电解的过程就是通过电源提供电子来使氧化还原反应分别在两级发生的过程,它可以实现许多仅依靠化学方法而不能实现的反应,在我们的实际生产生活中有巨大应用。
设计意图:为下节课做铺
作业布置:用表格的形式将电解的原理表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