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 67学习网 - http://www.67xuexi.com !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全套精品教学案

摘要:权在君还是主权在民,是传统国家与近代国家观念的分水岭。建设主权在民的国家,是世界潮流和时代发展的趋势,也是政治近代化的本质特征。 ②西方列强的入侵触发了“天朝”深刻的国家危机,又激起先驱者对外部世界和西方国家制度的朦胧向往。经过林则徐、魏源等人的介绍,外国传教士、出使人员和早期改良人士的输导,康、梁、潭、严等维新人士的思想启蒙和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勇敢尝试,议会制、三权分立、民主自由、天赋人权等先进思想广为传播。“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也。”“民之自由也,天之所畀也。”类似的惊世咳俗之论,猛烈抨击了“朕即国家”、“皇权至上”等神圣不可侵犯的天条,从理论上移植了构建中国资产阶级国家学说的基本框架,初步实现了国家学说的基本框架,初步实现了国家观念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③正是在国家观念更新和国家制度变革的互动中,孙中山以敢为天下先的革命精神,趋利避害的价值尺度,融会中西,继往开来,系统探究国家理论,创立了以三民主义打造近代国家的政治理念,并以“知难行易”为实践指导,百折不挠地为推翻帝制、建立民国而赴汤蹈火。从世界大趋势来看,辛亥革命是顺潮流而动;在中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全套精品教学案,标签:高三历史教案范文,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67xuexi.com
权在君还是主权在民,是传统国家与近代国家观念的分水岭。建设主权在民的国家,是世界潮流和时代发展的趋势,也是政治近代化的本质特征。     ②西方列强的入侵触发了“天朝”深刻的国家危机,又激起先驱者对外部世界和西方国家制度的朦胧向往。经过林则徐、魏源等人的介绍,外国传教士、出使人员和早期改良人士的输导,康、梁、潭、严等维新人士的思想启蒙和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勇敢尝试,议会制、三权分立、民主自由、天赋人权等先进思想广为传播。“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也。”“民之自由也,天之所畀也。”类似的惊世咳俗之论,猛烈抨击了“朕即国家”、“皇权至上”等神圣不可侵犯的天条,从理论上移植了构建中国资产阶级国家学说的基本框架,初步实现了国家学说的基本框架,初步实现了国家观念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 ③正是在国家观念更新和国家制度变革的互动中,孙中山以敢为天下先的革命精神,趋利避害的价值尺度,融会中西,继往开来,系统探究国家理论,创立了以三民主义打造近代国家的政治理念,并以“知难行易”为实践指导,百折不挠地为推翻帝制、建立民国而赴汤蹈火。从世界大趋势来看,辛亥革命是顺潮流而动;在中国当时的情况下,孙中山的理论和实践都超越了前人与同辈,将中国近代国家推进到最高水平。 ④西方近代的国家学说和政治体制也是五花八门。孙中山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三民主义的理论体系,把民族解放、国民革命和社会改革三大历史任务融为一体,完整地提出了建设民族国家、国民国家和社会国家的思想,将革命党人团结在三民主义的旗帜下,从而推动了民主革命的不断发展,使救亡图存的运动与政治近代化结合在一起,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就在于推动中国走向民主、文明、富强之路。 3.孙中山为什么让位于袁世凯 ①客观原因 第一,辛亥革命以后的国际国内形势,欢唤一个强有力的人物来收拾局面,而此人非袁世凯莫属。武昌起义发动成功,全国各地积极响应,但是社会动荡,列强环伺;而革命尚未成功,清军尚在眼前。资产阶级迫切需要一个铁碗人物来完成革命的任务—推翻清政府,同时又帮助他们稳定秩序,清除内乱,迅速体育内政,以防外人干涉。 第二,袁世凯在清末“新政”中,成绩颇著,得到了资产阶级的信任和欢呼。 第三,列强与资产阶级各阶层一致倾向“拥袁弃孙”。武昌起义后四天,以立宪派为主的江浙政治代表,就开始制定拥护袁世凯以收拾大局的计划。他们一方面让拥有实力的袁世凯迫使清帝退位,以顺应一致要求共和的全国人心;另一方面则压迫革命党人交出政权,由袁世凯当共和政府的大总统。立宪派看好袁世凯,革命党人也是如此,就连革命领袖孙中山、黄兴以及汪精卫等也看好袁世凯。孙中山在担任临时大总统后,面对复杂动荡的局势,穷于应付,颇感心有余而力不足,遂认为“清帝退位,民国统一,彼此建设之事,自应让熟有政治经验之人”。 第四,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由于缺乏经费,时刻面临着军队解散、政府崩溃的危险。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革命党人拥有了半壁江山,但离革命的真正胜利甚为遥远。革命党人要兴师北伐,各级政府机构要正常运转,这都需要大量经费,而当时国穷民困,各地库存空虚,列强又迅速控制了海关税款,使革命党人举步维难。可以说,此时革命党人面临的诸多问题中,财政问题最为突出。孙中山“让位“固然是各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但比较而言,财政困难是最主要的、也是最直接的原因。 ②主观原因 第一,革命党人对掌握政权缺乏思想准备,以为中华民国建立后,只剩下建立民国的问题了,从而产生功成身退的思想。襟怀虽坦荡,但也反映革命党人没有足够的思想认识,没有一个成熟的组织政府的准备方案。于是,大权旁落也就成了自然的事。 第二,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尚不具备管理国家的政治经验和才能。从同盟会来说,可以说它还不具备领导全国的规模,还不成熟。并且革命党人常年寓居海外,从事的多是些革命暴动和宣传,对于任何管理、组织一个国家,并无实践经验。他们与长期宦海浮游的立宪派和其他新旧官僚相比,明显缺乏政治经验。儒家政治理想和“道德本位”思想对孙中山也有很大的影响。“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孙中山的政治抱负之一。在孙中山看来,袁世凯就任总统后受到的约束,不仅来自《临时约法》,而且还有他自己的诺言和誓约,即中国人对政治家持信守约的责求。孙中山让位也与其信守的“民本”思想有关。 问题探究     有人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是一次成功的革命;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历史命运,是一次失败的革命。你同意哪种观点?请阐述你的理由。   巩固应用 1.在20世纪初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中,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因为它                                      A.成立时间最早                          B.有明确的纲领、共同的领袖和全国性的组织系统    C.实现了所有革命团体的大联合            D.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A.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B.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的矛盾    C.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D.资产阶级与封建专制的矛盾 3.辛亥革命爆发后,江苏在宣告独立时,仅"用竹竿挑去了抚衙大堂屋上的几片檐瓦,以示革命必须破坏,巡抚程德全摇身一变,成了民国的都督。上述材料所反映的主要现象是    A.辛亥革命迅速扩展                      B.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C.旧官僚投机革命                        D.民族资产阶级软弱 4.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    A.总统              B.议会             C.内阁               D.全体国民 5.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A.推翻了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6.阅读下列材料 曾几何时,己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质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夫当时代表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实为袁世凯。其所挟持之势力初非甚强,而革命党人乃不能胜之者,则为当时欲竭力避免国内战争之延长,且尚未能获一有组织、有纪律、能了解本身之职任与目的之政党故也,……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如武人官僚辈,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其致失败,又何待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下一页


Tag:高三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范文,高中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高三历史教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全套精品教学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