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 67学习网 - http://www.67xuexi.com !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全套精品教学案

摘要:主 体 知 识问 题 思 考学生发现第二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第一课时)一、春秋战国的群雄割据1、历史分期:2、历史地位:3、政治特征:①春秋②战国二、秦的统一1、历史条件2、进程①时间: ②人物:③过程:3、疆域:东临_____,西到______,南到 ,北抵 。4、意义:1、讨论:春秋和战国时期的政治特征分别是什么?从其不同上反映出来的历史发展趋势是什么?2、讨论:秦统一的历史条件。(从大势所趋、实力所及、个人所能三方面考虑)3、讨论:秦统一的历史意义。主 体 知 识问 题 思 考学生发现三、秦巩固统一的措施1、措施①确立中央集权制度A.措施a.皇权——至高无上、皇位继承制b.中央——各级官员的配合与牵制c.地方——废分封、置郡县,严格控制d.维护——选、考官吏制度;细密、严苛的法律B.基本特征C.意义②修长城③开交通④五统一 —— 币、度、量、衡、字⑤整风俗2、影响:①积极性②局限性4、思考: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最大不同点是什么?5、讨论: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所产生的影响。知识运用:1、《史记·秦始皇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全套精品教学案,标签:高三历史教案范文,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67xuexi.com
主    体    知    识

问 题 思 考

学生发现

第二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第一课时) 一、春秋战国的群雄割据 1、历史分期: 2、历史地位: 3、政治特征: ①春秋 ②战国 二、秦的统一 1、历史条件 2、进程 ①时间:       ②人物: ③过程: 3、疆域:东临_____,西到______,南到     ,北抵     。 4、意义: 1、讨论:春秋和战国时期的政治特征分别是什么?从其不同上反映出来的历史发展趋势是什么? 2、讨论:秦统一的历史条件。(从大势所趋、实力所及、个人所能三方面考虑) 3、讨论: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主    体    知    识

问 题 思 考

学生发现 三、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1、措施 ①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A.措施 a.皇权——至高无上、皇位继承制 b.中央——各级官员的配合与牵制 c.地方——废分封、置郡县,严格控制 d.维护——选、考官吏制度;细密、严苛的法律 B.基本特征 C.意义 ②修长城 ③开交通 ④五统一 —— 币、度、量、衡、字 ⑤整风俗 2、影响: ①积极性 ②局限性 4、思考: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最大不同点是什么? 5、讨论: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所产生的影响。 知识运用: 1、《史记·秦始皇本纪》载:有一天,始皇帝到梁山宫,从山上看见丞相车骑多,认为不是好事。宫中有人将此事告诉丞相,丞相随即减少车骑。始皇大怒,说:你们有人泄露了朕的话。但没人敢承认。于是,秦始皇下诏,逮捕当时在场者,并全部杀掉。 请分析,秦始皇为什么对丞相车骑的多少如此在意?这则小故事反映出什么问题?  

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知识目标: 汉、唐、宋的地方管理制度;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加强;汉初、唐末、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汉、宋时期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预习思考: 1、西汉时期在地方管理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2、“七国之乱”、藩镇割据局面出现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其共同原因是什么? 3、五代十国时期政治上的突出特点有哪些? 4、汉、宋两朝为削弱地方分权势力所采取的措施分别有哪些? 5、比较汉武帝和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措施有何异同? 导学提纲

主    体    知    识

问 题 思 考

学生发现

第三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一、七国之乱与汉武帝的集权措施 1、七国之乱    ①原因 A.汉初的地方管理措施及后果: 人物       措施       后果 B.有识之士的主张       人物       主张 C.汉景帝的举措 ②经过——时间、旗号、首领、参加者 ③结果 2、汉武帝的集权措施 ①目的 ②措施   A.建立中朝 成员 职能 后果          B.设置刺史 数量 职责 作用 C.实行“推恩令” 目的 内容 后果 ③评价 A.积极作用 B.弊端 1、讨论:西汉时期在地方管理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2、讨论:《治安策》、《削藩策》及“推恩令”的措施有什么共同之处?

主    体    知    识

问 题 思 考

学生发现 二、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1、藩镇割据    ①原因——安史之乱的影响、地方节度使的设立 ②表现——节度使的继任方式 ③影响——导致了国家分裂 2、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①原因——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 ②特点 A.北方——五代相继、混战割据、周世宗改革奠基 B.南方与山西——十国并立、相对稳定、发展经济 三、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1、宋的建立——时间、地点、人物、方式 2、中央集权的加强    ①措施      A.收精兵 机构设置 兵力部署原则 统、发兵权分离 B.削实权 中央——分割相权为三 地方——州郡直属中央、置通判限制州郡长官、废武用文 C.制钱谷——中央通管 ②评价 A.积极作用——加强、改变、消除 B.消极作用——造成 3、讨论:五代十国时期政治上的突出特点有哪些? 4、讨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两大着眼点是什么? 5、小结:比较汉武帝和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措施有何异同? 知识运用 1.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的王国制 A.都是中央集权制                   B.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C.都是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而实行     D.都由于诸侯王国的乱上而瓦解      2.西汉的主父偃曾建议皇帝:“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子弟以地,候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施德,必稍自弱矣。”这表明他提出此建议的真实目的是 A.主张推行分封制                   B.提高诸王的政治地位 C.剥夺诸侯王的直属领土             D.施德于诸侯,收买人心      3.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王国部分土地为列侯,并规定 A.侯国相当于县,直属朝廷           B.列侯名义上受朝廷节制 C.侯国受王国管辖                   D.列侯归郡统辖      4.五代十国时期,皇帝要调动一个实力较大的地方将领,事先总是调兵遣将防备其反抗,如临大敌。这反映出 A.地方将领会发动兵变               B.皇权专制制度已趋没落 C.地方将领反对封建专制             D.皇权与割据势力矛盾尖锐      5、“时方镇阙守帅,稍命文臣权之,又置转运使、通判,为之条禁,文簿渐为精密,由是利用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其实质是 A.剥夺朝中大将的兵权               B.防止分裂割据 C.防止“陈桥兵变”重演             D.加强中央集权      6.从总体上看,北宋统治者强化中央集权要解决的根本矛盾是 A.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D.地主与农民的矛盾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下一页


Tag:高三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范文,高中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高三历史教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全套精品教学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