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18:08:01] 来源:http://www.67xuexi.com 小学五年级语文学习 阅读:85769次
有志者,事竟成。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小海伦“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双目失明的阿炳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要用动人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三保太监郑和七次率领船队出洋,历经千辛万苦,前后一共到过三十多个国家,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一篇凸显司马迁著书决心、痴心、精心、恒心的好文章,虽然篇幅不长,但是容量很大,其中数量词的运用更使课文增色,让司马迁留名青史。一是数字中见决心——“父亲司马谈是汉朝专门掌管修史的官员,他立志要编一部史书,记载从黄帝到汉武帝这2600年间的历史。”这2600年是何等之巨,将有多少史实需要整理!二是数字中见痴心——正当司马迁专心致志写《史记》时,飞来一场横祸,使他“入狱受了酷刑”,“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课文中的“几次想血溅墙头”是司马迁悲愤交加的真实写照,但他不愿死得“比鸿毛还轻”,“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两个感叹号我们可以读出他坚强的决心和意志。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其痴心动天地、泣鬼神。三是数字中见精心——司马迁写《史记》是“发愤”而作,苦难极多、痛楚极深,但他从不敷衍,从不马虎,一册册竹简“光洁平滑”,“一行行工整的隶字”赏心悦目,其持之以恒、精心写作的虔诚明晰可见。四是数字中见恒心——课文最后一段这样写道:“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8年时间,在他60岁时,终于完成了这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里,“18年”、“60岁”、“52万字”连用三个数字,写出了司马迁的恒心。可以说《史记》是司马迁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光辉巨著,无怪乎鲁迅先生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世界各地】——展现出劳动者的聪明与创造智慧
第四单元由3篇状物散文组成,展现出劳动者的聪明与创造智慧。
走进《秦兵马俑》,你会感受到享誉世界的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你会感叹它“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队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走进《埃及的金字塔》你会看到金字塔的“巍然屹立,傲对碧空”,金字塔的宏伟精巧,的确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走进《音乐之都维也纳》,你会体验到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它“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秦兵马俑》这篇课文的第十自然段写得十分精彩——“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它们神态各异:有的微微颔首,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手;有的眼如铜铃,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勇武干练,好像随时准备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走近它们的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第一句是这部分的中心句。它既对上文作了小结,又对下文的内容作了提引。“极为”放在“精美”的前面,更加突出了兵马俑的举世无双,绝无仅有的地位。接下来具体介绍了兵马俑的不同神态。作者运用打比方、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加以细描,仿佛让我们看到,那一个个神武的勇士威武不屈地拼死沙场的高大形象;仿佛让我们倾听到,那一个个威猛将士思乡念亲的凄婉心声;仿佛让我们感受到,那一个个兵马俑背后的血泪与辛酸……正是作者的独巨匠心选择了恰当的观察视角,运用这样的表达方式,让我们读出中华民族的伟大,悟出中国人民智慧的伟大。
【亲情依依】——折射出浓浓的亲情和人际关系和谐的美好
第五单元由3篇叙事散文和1篇说理文组成,折射出浓浓的亲情和人际关系和谐的美好。
问世间情为何物?情是平淡无奇、洁白纯洁的茉莉——“它送来的缕缕清香,袅袅地钻到我们的心中。”情是妈妈唱的歌谣童谣,讲的神话故事——“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情是岳飞彬彬有礼的言谈举止,是小朋友的真诚道歉和女青年宽容理解架起的桥梁,是周总理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
《我和祖父的园子》是萧红的作品,写得至真至纯。短文以“爱”为核心——“祖父一天都在园子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园子里边。”“我”成了爷爷的影子,与爷爷形影不离,多么亲密。“我”铲地把韭菜当作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巴草当作谷穗留着。祖父也不责怪,而是“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看“我”还分辨不清,“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这是多么有耐心的老人!他不急不火、循循善诱,教给“我”生活的本领。全文以“趣和乐”贯穿——在祖父的园子里“我”可以摘黄瓜吃,可以追大蜻蜓玩,还可以趁祖父浇菜的时候,抢过水瓢来浇,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祖父的园子是“我”童年幸福、快乐的家园,是“我”成长的根基,是“我”精神的故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