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 67学习网 - http://www.67xuexi.com !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分析

摘要:【八一壮歌】——展现出中国军人的崇高精神和战斗意志第六单元由1首律诗和2篇叙事散文组成,展现出中国军人的崇高精神和战斗意志。《七律长征》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都是写长征的故事,但写法不同。前者以囊括宇宙、包容古今的巨人的心灵总揽长征,仅用56个字高度概括了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所遇到的千难万险以及表现出来的英雄豪迈气概。后者是概括的写,截取漫漫长征途中最为艰苦的一段历程写成的一篇感人的文章。不论是概揽,还是细描,两篇文章都展现出红军的崇高精神和战斗意志。新时期的中国军人是怎样的呢?他们继续走长征之路,面对肆虐的洪水,更显出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七律长征》全诗4联8句,首联以“不怕难”为纲,开宗明义就把全篇的中心思想鲜明地揭示出来。长征的“难”,确实是历史上未有的,对于这些困难,红军是怎样对待的呢?简单的两个字“不怕”!第二句又加深了一层,红军面对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分析,标签:五年级语文学习,小学语文教学,http://www.67xuexi.com

  【八一壮歌】——展现出中国军人的崇高精神和战斗意志

  第六单元由1首律诗和2篇叙事散文组成,展现出中国军人的崇高精神和战斗意志。

  《七律长征》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都是写长征的故事,但写法不同。前者以囊括宇宙、包容古今的巨人的心灵总揽长征,仅用56个字高度概括了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所遇到的千难万险以及表现出来的英雄豪迈气概。后者是概括的写,截取漫漫长征途中最为艰苦的一段历程写成的一篇感人的文章。不论是概揽,还是细描,两篇文章都展现出红军的崇高精神和战斗意志。新时期的中国军人是怎样的呢?他们继续走长征之路,面对肆虐的洪水,更显出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

  《七律长征》全诗4联8句,首联以“不怕难”为纲,开宗明义就把全篇的中心思想鲜明地揭示出来。长征的“难”,确实是历史上未有的,对于这些困难,红军是怎样对待的呢?简单的两个字“不怕”!第二句又加深了一层,红军面对“万水千山”不但不怕,而且从容不迫,在眼里是“只等闲”。颔联紧承“千山”,把五岭、乌蒙这有代表性的难关极力往大处说——“五岭逶迤”、“乌蒙磅礴”;把红军的看法极力往小处说——“腾细浪”、“走泥丸”。愈说得大,愈见“远征”之难;愈说得小,愈见“红军不怕远征难”。颈联紧承“万水”,在表述上与颔联有异曲同工之妙。尾联以“尽开颜”作结,上文历尽艰险,有惊心动魄之观,到此一片欢腾,一片欢笑,红军的快活而又自豪的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四联衔接紧凑,结构严整,叙述的次序完全符合当时的真实情况,勾勒出一幅红军万里长征行军路线的示意图。

  【人与自然】——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对自然的审美感受

  第七单元由3篇叙事散文,两首古诗组成,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对大自然的审美感受。

  鸟语花香人所共爱,清风明月人所共享。在作家赵丽宏的眼里月亮是一幅美丽的画——“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银色的花边……”在古代诗人的眼里月亮是一首首动情的诗——“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在小外甥的眼里月亮是天的眼睛——“像眼睛,天的眼睛。”在护鸟使者徐秀娟的眼里灰椋鸟是在举行盛大的联欢会——“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在一个缺水的孩子眼里水弥足珍贵——“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母亲用一把大铁锁锁住了水窖,也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诗人以四句之篇幅,生动地描绘出了大自然雨前、雨中和雨后的绝美图画。“黑云翻墨”极写雨前乌云翻滚之势,“翻墨”的比喻十分新颖、生动、形象。“白雨跳珠”极写雨中情况,“白雨”与前句的“黑云”这两个意象在色彩上构成鲜明的反差,与下句的“水如天”通过巧妙的剪接,拍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忽吹散”极写雨后情景,一个“忽”字,就把大自然瞬息万变,飘忽而来,突然逝去的神韵擎托而出。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一、二行交代了时间、地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概括讲西湖六月的风光与一年中其他时间的景色不相同。三、四行分别讲荷叶和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叶多得像与天相接,无边无际,一片碧绿;荷花在朝阳的映照下更是显得格外红艳。全诗把六月的西湖与其他时间的西湖相对照,突出满湖的绿叶红花,浓墨重彩,意境开阔,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六月西湖风光的热烈赞美。

  四、教学建议

  随着语文课改的推进,很多教育专家审时辨势,针对语文课堂出现的目标分散、内容庞杂、教法花哨、形式主义盛行等问题,提出了“本色语文”的改革主张。“本色语文”目前也有两个流派:一派强调语文教育实质上是引领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以工具性为基点,渗透人文性;另一派强调语文教育实质上是精神教育,以人文性为基点,渗透工具性。

  何谓“本色”?天以蓝,地以黄,山以青,水以绿,虎以猛,人以善,为本色。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也就是说语文教育要坚持语言训练和人文熏陶的统一。小学到高中,漫长的十二年,不同的阶段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小学阶段是基础的基础,理应抓住工具不放,通过工具渗透人文性。我想,这才是小学语文教育的本色。那么,本色阅读课究竟该怎么上?我以为,本色阅读课就是要以读为根本,着力培养四种能力。即实实在在指导学生读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认读、感悟、探究和概括四种能力。

  (一)实实在在指导学生读书,培养学生的认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认读能力是阅读教学初读阶段的重要目标。认读能力,是指学生拿到一篇新课文,通过练读,把生字的字音读准,结合语言环境初步感知一些词语的意思,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的能力。认读能力是阅读教学应重点培养的最起码的能力,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但高年级也不可小觑。怎样培养学生的认读能力呢?

  一放手让学生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叶圣陶先生说,阅读一篇课文的第一步应当是“通读全文”,“知道文章之大概”。学习一篇新课文,可以围绕课题做文章。比如,教学《爱如茉莉》可以提出问题:茉莉有什么特点?爱怎么能像茉莉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对文章的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小学五年级语文学习五年级语文学习,小学语文教学小学教育 - 小学语文学习 - 小学五年级语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