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21:05:23] 来源:http://www.67xuexi.com 高三历史教案 阅读:850次
5.(11分)秦汉时期是一个重视创新的时代。结合史实说明秦汊在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民族关系、
对外关系方面有哪些创新?并从总体上分析这对我国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政治制度:开创并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如秦的三公九卿制;西汉的察举制等。
经济制度:创立新经济政策和赋税制度。如秦统一度量衡、货币;汉实行编户齐民的赋税制度等。
民族关系:设置机构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如秦设置南海等郡县制度;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等。
对外关系:开创了中外交流的新局面,东亚文化圈形成。如开辟丝绸之路,安敦王朝使者来华等
影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使西汉出现强盛的局面。
6. (12分)16、17世纪,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结合史实简述当时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及发展的主要因素。
⑴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农业:生产结构发生显著变化(1分)。甘薯、玉米的引进和推广,粮食总产大幅度增长;用于市场交换的经济作物种类和种植面积扩大,促进了农业生产商品化。(2分)
手工业:生产工具的革新和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种类增多。如出现新式“纱绸机”和双色套印技术等。(2分)
⑵生产关系:明中后期,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纺织业兴起,并在江南一些地区发展成为独立的手工业工场,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2分)。清代,手工工场规模扩大,分工细密,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1分)
⑶商业:继续繁荣,国内市场扩大。大量农产品、手工业品投放市场;工商集贸性质市镇兴起。
⑷赋役改革:明代一条鞭法规定赋役征银,清初推行地丁银制度,放松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及发展。(2分)
7.(1)试述秦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2)汉、唐时期是又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3)为什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能够成为封建社会统治的政治基础?
(1)秦措施: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
(2)汉:实行比秦更严密的刺史制度,解决王国问题(推恩令、附益之法),发展选官制度(察举和征召),实行编齐民制度 。唐措施: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度和科举制度,调整和健全了府兵制。
(3)原因:经济上:自然经济的分散性 政治上:为维护地主阶级利益 思想上:法家“集权”理论奠定思想基础。
8.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与十一届三中全会都对未来中国社会的前景作了规划。试从历史背景、奋斗目标、主要决策与影响几个方面比较其相同点。(14分)
历史背景:都经历了比较大的动荡,社会经济遭到了巨大的破坏。前者经历了长期的战争,后者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动乱。(2分)都具备了一定的政治条件,前者在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条件下召开,后者出现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国民经济得到了初步的恢复。(2分)
奋斗目标:实现工业化,建成富强的国家。(2分)
主要决策:完成工作重心的转移。(2分)七届二中全会将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2分)
影响: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对中国的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分)前者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做了政治上的准备。后者标志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期。(2分)
9.(1)在中国近代和现代时期,我国开始工业化建设的史实分别是什么?(2)简评两次工业化建设的成就。 (3)分析两次工业化建设出现不同结果的主要原因。
(1)洋务运动和一五计划建设。
(2)成就:洋务运动——创办了近代的工业、海军和新式学堂,虽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之路,但是它引进了西方近代的生产方式,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员,在客观上对本国封建经济起到一定的解体作用,从而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在华的扩张。总之,洋务运动使古老的中国打开了近代化的探索之路。
一五计划—建成了一批重点工程,以重工业为核心的工业化基础初步奠定,交通运输事业取得重大发展,人民生活得到较大改善。总之,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3)原因:洋务运动——西方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顽固派阻挠破坏:在中央缺乏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局限于引进西方科技,没有变革封建制度。
一五计划——党的正确领导;中国人民高涨的劳动热情;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各行各业支援;国家进行三大社会主义改造。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