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 67学习网 - http://www.67xuexi.com !

高考历史重点问答题

摘要:10.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都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心的重大决策,扼要指出这两次决策的实践效果有何差异?并简要分析原因。从中应该总结出什么重要结论?实践结果:①“八大”以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取得重大成就。但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和三年经济困难;“文革”开始后,经济建设的正常秩序被打断,国民经济损失严重。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成为新时期的突出特色。改革开放推动了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大大提高。原因:①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从理论上修改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错误地认为在社会主义建成前阶级矛盾仍是国内主要矛盾;以阶级斗争为纲完全背离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决策。社会主义建设路线的提出,片面追求高速度,忽视客观经济规律,造成“左”倾错误的发展。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总结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教训,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开创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结论
高考历史重点问答题,标签:高三历史教案范文,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67xuexi.com

10.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都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心的重大决策,扼要指出这两次决策的实践效果有何差异?并简要分析原因。从中应该总结出什么重要结论?
实践结果:①“八大”以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取得重大成就。但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和三年经济困难;“文革”开始后,经济建设的正常秩序被打断,国民经济损失严重。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成为新时期的突出特色。改革开放推动了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大大提高。
原因:①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从理论上修改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错误地认为在社会主义建成前阶级矛盾仍是国内主要矛盾;以阶级斗争为纲完全背离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决策。社会主义建设路线的提出,片面追求高速度,忽视客观经济规律,造成“左”倾错误的发展。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总结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教训,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开创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结论:①必须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和基本国情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这是坚持和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策的基础。②必须坚持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策才能取得重大成就。

11. 19世纪与20世纪交汇的10年间,中国社会出现了怎样的急剧变化?这种变化是怎样引起的?在这10年间中国社会的各派政治力量作出了哪些努力?效果如何?指出其中最先进派别并说明其先进性。
变化:198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社会急速向殖民地变化。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
原因:这种变化是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中国封建顽固势力的卖国投降造成的。(2分)
努力: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动了戊戍变法,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作用,百日维新被封建顽固势力扼杀。(2分)农民阶级发动了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中外反动势力绞杀了义和团运动。(2分)革命派成立革命团体和政党,进行了武装反对清政府的斗争,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共和国。(2分)
资产阶级革命派是最先进。(1分)1895年,当维新派热衷于改良运动时,革命派已开始推翻清政府的斗争。革命派有政党、有明确的革命纲领、有孙中山为领袖,是比较成熟的派别。(1分)

12.简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5分)我国是如何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化的?(10分)
中国革命在共产党领导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理论指导,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必然转向社会主义革命。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5分)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党的工作重心要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提出了革命胜利后党的基本政策和总任务。会议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建国后,党和政府发动了土地改革运动;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肃清了反革命分子和各种旧势力;采取措施使国民经济得到迅速的恢复,完成了政权巩固和经济恢复任务,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条件。1953年,党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规定要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和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奠定了物质基础,一届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法律保障。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0分)

13.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基本形势,(4分)对此清政府采取了怎样的内外政策?(8分)
形成了什么样的趋势?(3分)
基本形势: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分)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统治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2分)
内外政策:对外妥协投降,出卖国家权益。如签订《马关条约》及《辛丑条约》等,丧权辱国;任凭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而无力抵御;与列强联合绞杀义和团,充当帝国主义的统治工具等。(4分)对内镇压人民革命,加重压迫和剥削人民。如镇压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和革命派的一系列武装起义等,(4分)
趋势:清政府集两大矛盾于一身,倒行逆施,成为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对象,促成了革命形势的高涨,加速了自身灭亡。(3分)

14、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战前夕这10年,是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概括并结合史实说明这一时期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表现,分析中共走向成熟的原因。(13分)
表现:①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探索一条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1分)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为挽救革命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同时毛泽东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发表了一系列理论文章。这样就从实践和理论上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正确道路。(2分)  
②克服了党内严重的机会主义和分裂主义错误,使革命转危为安。(1分)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2分)   
③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的关系。(1分)大革命失败后,针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和镇压,中共制订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九•一八”事变后,随着中日民族矛盾日益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逐步走上了联蒋抗日的道路,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最终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2分)
原因:①及时总结了失败的经验教训。②把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③形成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3分)

15.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采取了哪些促进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的重要举措?(6分)在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进行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建设的?(7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下一页


Tag:高三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范文,高中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高三历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