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21:05:23] 来源:http://www.67xuexi.com 高三历史教案 阅读:850次
10.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各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农村政策。(10分)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相比,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农民革命斗争的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2分)分析农民的革命斗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有何重要地位?(3分)
农村政策: 大革命时期,毛泽东积极发动农民运动,但中央主要领导并不重视。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为使农民摆脱地主压迫,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农村革命根据地采取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土革命政策。(3分)
抗战时期,为联合一切抗日力量,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
新中国成立之初,继续在全国完成土地改革,但采取了与过去不同的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从而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解放农村生产力和国家工业化的进行。(4分)
最突出的特点: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摆脱了旧的生产方式束缚。(2分)
地位: 农村革命根据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依托,农民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农民革命斗争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做出巨大贡献。(3分)
11.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了哪几个步骤?(2分)每一步变革或调整的主要原因、核心内容以及结果如何?(12分)据此,你认为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什么原则?(2分)
经历了四个步骤: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土地改革的主要原因是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核心内容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结果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农业合作化的主要原因是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核心内容是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人民公社化的主要原因是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发展。核心内容是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规模。结果严重挫伤生产者的积极性。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原因是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核心内容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等。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必须实事求是,合乎经济规律,把握住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12.为实现政治民主化,近代各派进步政治力量做了哪些探索? 你认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未能在旧中国真正建立的原因是什么?新中国建立的新型民主制度包括哪些内容?
探索:①维新变法运动力求实行君主立宪。②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③新文化运动中彻底批判封建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民主和科学。④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反对国民党独裁专制的斗争。(4分)
原因: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缺乏坚实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2分)②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强大,百般阻挠反对。(2分)③二千多年的专制传统影响。
内容: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制度。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村民直接选举制度。(4分)
13、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经济发展上有何弱点?
(2)概述1949—1956年,中共在工业建设方面制订的重要方针、政策和采取的举措。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对工业经济体制进行了两次重大调整。简要回答每次调整的主要内容。
(1)弱点:(2分)①资金不足(投资少,规模小)②重工业落后 ③布局上集中于沿海沿江 ④技术力量薄弱
(2)方针、政策和举措:①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确定以经济工作为中心,党的总任务是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1分)
②建国初期,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1分)合理调整工商业,进行民主改革与生产改革。(1分) ③1953年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在进行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化建设的同时,完成三大社会主义改造。(1分) ④1956年中共“八大”上提出:尽快将中国建成先进的工业国,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1分)
(3)调整内容:(4分)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②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问答题精选(三)
1.有位史学家说“科举制度的实行,用统一的标准来选拔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了国家的政治”。清末维新人士认为科举制度“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造成了“破坏人才、国随贫弱”的后果。请回答以下问题:(1)这两种看法是否矛盾?简要阐述你的理由。(4分)
(2)请结合科举制度从隋唐产生和明清衰落的史实,谈谈你对其历史作用的评价。(8分)
(1)并不矛盾。这两段话是对科举制度在不同时代所起作用的评价。 (4分)
(2)隋唐建立科举制度,适应士族衰落,庶族兴起的趋势,为庶族参政开辟了途径;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为繁荣古代文化作出了贡献。 (4分)
明清科举考试内容限制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八股取士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究实际学问,束缚
了知识分子思想,加强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严重阻碍科技文化进步与发展,导致中国的落后。
2.(1)儒家思想在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过程中,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4分)
(2)宋朝时期,儒家思想有什么新发展?其主要危害是什么?(3分)
(3)针对儒家思想的弊端,明朝后期的李贽是怎样进行批判的?(2分)
(4)试列举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对后世各有什么影响。(3分)
(1)春秋末期,孔子创立儒家学说;(1分)战国时期,孟子发展了儒家学说;(1分)秦朝焚书坑儒,对儒家思想形成重创;(1分)西汉,董仲舒改造、发展儒家思想,确立了统治地位。(1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