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21:05:23] 来源:http://www.67xuexi.com 高三历史教案 阅读:850次
12、战国时期和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试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思想诸方面比较这两个历史阶段的不同特征。(14分)
①政治: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各诸侯国先后开展变法运动,封建制度逐步确立;商鞅变法为秦灭六国奠定基础;七雄争战,人民厌恶战乱,渴望统一。
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时期。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对外政策由开放走向闭关自守,阻碍社会进步;反对外来侵略,反对民族分裂,维护了国家主权和祖国统一。
②经济: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的确立,大型水利工程的兴修,铁农具的推广,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冶铁、煮盐成为重要的手工业部门。中原市场形成和封建城市兴起,反映了商业的兴盛。
明清时期,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但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它的发展。
③思想:战国时期出现墨、儒、道、法等学派,形成“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明清时期儒家思想仍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导致了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体现了新的时代特征。(3分)
13.隋唐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都实行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度上有许多建树。结合史实说明隋唐对魏晋的政治、军事、经济制度进行了哪些改革?这些改革各有何作用?(15分)
① 隋文帝综合汉魏的官制,在中央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度;唐太宗时,进一步明确划分了三省的职权。三省六部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和皇权,为历朝沿用。(3分)
② 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唐朝前期统治者继承和完善了科举制度,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武则天开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用高官主持考试。科举制度抑制了门阀势力,扩大了官吏www.67xuexi.com,提高了官员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影响深远。(4分)
③ 隋文帝沿袭府兵制,但把军人户籍编入州县,同样分给田地,使府兵制与均田制结合,“寓兵于农”“兵农合一”;唐太宗时,调整和健全了府兵制,增加军府数量,加强关中防守力量;唐玄宗时,实行募兵制。兵制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建立了军队,也有利于生产的发展(4分)
④ 隋朝沿袭北魏的均田制和租调制,开始部分推行以庸代役制度。在此基础上,唐朝进一步改革赋役制度,实行租庸调制,庸不再有年龄限制;实行两税法,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税费改革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4分)
问答题精选(二)
1.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经济制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其得失如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又是如何改革计划经济体制的?你怎样评价这种渐进式的改革?
(1)变化及得失:建国初期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对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与人民政权的巩固起了重要作用。1953-1956年,建立起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对我国集中力量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但其严重弊端是使企业失去活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6分)
(2)改革:①在农村建立各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②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开始实行政企分开,把单一的公有制发展为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过改革,城市经济生活出现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③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6分)
(3)评价:这种渐进式的改革一方面促进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应充分肯定。(2分)
2. 20世纪40~6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建设方面曾面临三次困难,为克服这些困难,中共分别采取过哪些措施?(12分) 从克服这些困难中,你能得出什么启示?(4分)
40年代初出现了物资极度匮乏的困难。(1分)措施: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开展大生产运动。(3分)
50年代初出现了物价猛涨、市场混乱、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边缘的困难。(1分)措施:打击投机倒把,加强市场管理,统一财经,通过“银元之战、米棉之战”稳定了物价,进行土地改革,合理调整工商业,削减国家机构经费。(3分)
60年代初出现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经济严重下滑的困难。(1分)措施: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3分)
启示:只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就能克服困难;必须坚持自力更生。经济建设必须按比例协调发展,按经济规律办事。(4分)
3.近现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进行了不断的探索,辛亥革命“走西方的路”,共产党成立后又经历了一个从“走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的历程。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辛亥革命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结果怎样?(3分)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从“走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分别说明这两个时期,“走俄国人的路”和“走自己的路”各指什么?各自结果如何?(8分)从中你对中国“走什么路”的问题有何认识?(3分)
(1)举三民主义的大旗,走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结果失败。(3分)
(2)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走俄国人的路”指以城市为中心,举行大城市武装起义,推翻反动政府,夺取全国胜利,结果失败。(2分)“走自己的路”指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取得全国革命胜利:结果:推翻了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2分)
②建国后走“俄国人的路”指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结果在建国初期有利于经济的恢复,但后来严重滞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2分)“走中国自己的路”指经过不断探索,最后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结果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工农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二十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水平”。(2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