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 67学习网 - http://www.67xuexi.com !

高考历史重点问答题

摘要:趋势:从美国独霸到美、欧、日三足鼎立再到九十年代出现的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向多极化方向发展)(2分)9.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最明显的特征。所谓经济全球化,指的是货物、资本、生产、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加速发展的情况下,全球市场经济进一步形成,各国之间的联系和作用大大加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经济全球化在20世纪30年代的主要表现及特征。 (2)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反对的呼声。假如你是一名反对经济全球化的成员,试述你的理由并对你的行为作简要评价。 (3)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为此,你认为中国应采取哪些对策? (1)表现: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苏联建成完整的经济体系。特征:形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经济圈,其中以资本主义经济圈为主;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导致全球范围内的政治危机和国际格局的变化;世界市场争夺激烈,法西斯国家运用军事手段为本国抢占世界市场。(2)原因:经济全球化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实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全球化带来利益的不均衡性,将加
高考历史重点问答题,标签:高三历史教案范文,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67xuexi.com
趋势:从美国独霸到美、欧、日三足鼎立再到九十年代出现的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向多极化方向发展)(2分)

9.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最明显的特征。所谓经济全球化,指的是货物、资本、生产、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加速发展的情况下,全球市场经济进一步形成,各国之间的联系和作用大大加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经济全球化在20世纪30年代的主要表现及特征。
   (2)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反对的呼声。假如你是一名反对经济全球化的成员,试述你的理由并对你的行为作简要评价。
   (3)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为此,你认为中国应采取哪些对策?
   (1)表现: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苏联建成完整的经济体系。
特征:形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经济圈,其中以资本主义经济圈为主;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导致全球范围内的政治危机和国际格局的变化;世界市场争夺激烈,法西斯国家运用军事手段为本国抢占世界市场。
(2)原因:经济全球化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实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全球化带来利益的不均衡性,将加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经济全球化使一些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
评价: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趋势,不能通过反对而制止。因此,要把握机遇,积极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利用一切因素最大程度地改变不利条件,发挥自身优势,发展经济。
(3)利用WTO成员身份,积极争取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减少不利因素;运用国际惯例,不断增强我国经济的竞争力;依据经济发展趋势,加强经济结构调整;营建一个和平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

10.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争夺的焦点有哪些?结果怎样?有何影响?(10分)
一战前:焦点:突尼斯、欧洲大陆霸权问题、世界海上霸权问题、巴尔干问题、军备问题(2分) 结果:帝国主义国家阶级斗争又勾结形成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最终爆发了一战(I分)影响: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垮台:英法意削弱);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出现高潮(2分)
一战后:焦点:处理战败国问题、国际联盟、苏俄、远东及中国、海军军备(2分)结果:形成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1分)影响:帝国主义矛盾相对缓和,有利于世界经济在战争的废墟中得到恢复,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愿望,有利于世界进步,有利于进步力量的进一步发展。大国相互牵制,可以避免社会混乱,有利于世界一体化的发展。但和平中又隐藏着新的危机,预防危机、防止危机、警惕危机一刻不能放松(2分)

11.  19世纪70年代后的40年和20世纪50年代后的20年,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两个飞速发展时期,分析这两个时期飞速发展的历史条件,指出其共同特点。(14分)
19世纪70年代:
①法、德、美、俄等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为生产力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科学研究与生产技术迅速结合,奠定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技术基础。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相对和平时期,为资本主义经济的稳定发展创造条件。
④垄断组织以更大适应性推动生产力发展。
20世纪50年代后:
①美国资本的援助使西方各国迅速恢复经济,为50年代后高速发展奠基。
②科技方面,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广泛应用推动发展。
③二战后,局部战争不断,但世界基本保持和平环境,资本主义各国把恢复发展经济放在首位。
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西方各国以空前广度和深度开展起来,为科技革命和生产发展创造条件。
共同特点:科学技术和生产关系的适当调整大大加速了生产力的发展。

12.(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经济发展的总体特点?(2分)
(2)东亚、东南亚经济发展具有什么特点?其典型代表是哪几个国家?(4分)
(3)二战后西亚经济发展的最大特点是什么?(2分)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1)走上了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道路(1分)。各地经济发展速度很不平衡。(1分)
(2)七八十年代,这些地区经济出现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地区,一跃实现了工业化。(2分)韩国、新加坡(2分)
(3)石油工业发展迅速,产油国日益富裕(2分)  原因:70年代以后,西亚产油国逐渐全部或大部分控制了本国的石油产业,开始充分利用石油财富发展本国经济。(2分)团结发展中国家中的广大产油国,冲破国际石油垄断资本的控制,提高石油价格,增加石油收入;(1分)努力改变单一经济结构,积极发展石油化工和其他工业;(1分)积极改善农业生产,提高粮食自给率;(1分)逐步建立起以石油开采为主,石油化工为主导的工业生产体系。(1分)

13.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人类历史发展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变化。(1)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上、政治上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2)同一时期,中国在经济、政治方面有哪些重大变化?  (3)中国社会的经济变化与世界的发展有何内在联系?如何理解这种变化?
(1)经济上: ①工业革命在英法美等国完成,并向世界其它地区扩展。
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分)
     政治上:  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在世界许多地区展开,一系列国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基本确立并得到巩固。(2分)
(2)经济上: ①洋务运动兴起,民族工业产生,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②封建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分)
     政治上: 丧失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中国社会半殖半封程度进一步加深。
(3)联 系: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资产阶级需要更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对中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分)
     理 解:①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掠夺,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②客观上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2分)

1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国际关系中的基本矛盾有哪些?(2分)其中,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与“一战”前相比有何变化?(2分)试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及表现。(8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下一页


Tag:高三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范文,高中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高三历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