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21:05:23] 来源:http://www.67xuexi.com 高三历史教案 阅读:850次
11.(1)西汉时期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是什么?这是一种怎样的选官制度?(2分)
(2)到了东汉,这种选官制度的主要依据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了什么后果?(3分)
(3)隋朝时,科举制取代了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唐朝则对科举制予以继承和完善,并形成定制。你对隋唐时期的科举制有何评价?(4分)
(4)明朝的科举制有何严重局限性?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局限性说明了什么?(2分)
(1)察举(或选举),即自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
(2)门第族望成为选举的主要依据;世家地主形成并发展起来。
(3)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或特权阶层世代相袭为官)的局面,抑制了门阀地主。扩大了官吏www.67xuexi.com,使庶族地主知识分子也能通过科举参与政权。把读书、考试和做官联系为一体,提高了各级官员的文化素质。把选人、用人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从而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总之,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对其在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应予以肯定。
(4)实行八股取士,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这说明:当时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衰落时期,封建专制极端加强。
12.隋唐、明清(清鸦片战争前)时期,农业发展的特点有何异同?(6分)农业发展的相同条件有哪些?(3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哪些问题值得今天引以为鉴?(2分)
特点:相同点:①粮食产量大幅提高;②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2分)不同点:隋唐时期农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耕地面积的扩大,水利的兴修和工具的改进,南方开始成为经济重心;明清时期农业的发展主要体现为经济作物种类的增多和种植面积的扩大,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更加稳固。(4分)
相同条件: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③农业生产技术提高。(3分)
问题:①开发土地资源破坏生态环境;②人口的过度增长影响经济的发展。(2分)
13.新中国的成立的历史条件是什么?建国初期党和人民政府面临那些任务?中共采取哪些措施?
历史条件:⑴.人民解放战争已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基本胜利; ⑵.国民党反动政府已被推翻;
⑶.七届二中全会和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理论和路线、方针准备;
⑷.全国人民拥护在共产党领导下迅速成立中央人民政府; ⑸.新政协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组织上的准备;
任务:继续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国民经济。这三大任务,互相联系,互为条件,互相促进,其中最主要的任务是巩固人民政权。
措施:⑴.政治上:
①.召开新政协会议,初步建立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
②.追歼残敌,剿匪作战,和平解放西藏。实现祖国大陆统一;
③.进行抗美援朝。使国际威望空前提高,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④.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彻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⑤.展开镇反运动。取缔旧社会遗留的丑恶现象,使我国社会秩序得到安定;
⑥.开展“三五反”运动。抵制资产阶级的腐蚀,打退不法资本家向社会主义的进攻,在工商业中进行一次普遍的守法经营教育,开始建立工人阶级对资本家的监督;
⑵.经济上:
①.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为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奠定了经济基础;
②.稳定物价,统一财经。经过“银元之战”、“米棉之战”,全国物价稳定,人民政府赢得人民信任;统一财经,将主要财政经济由中央集中统一管理,初步确立以中央集中统一为主的财政经济管理体制;
③.合理调整工商业。使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工商业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
④.领导人民恢复和发展生产。在农村引导农民开展互助合作,兴修水利;在工矿企业进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确立工人阶级领导地位,提高工人生产积极性;
⑶.外交上:
①.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承认国民政府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取缔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②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同苏联等国建立外交关系;积极同邻国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与国际事务;(如参加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打破了美国在外交上孤立中国的政策。
14. 建国以来,中共制定过哪三条经济建设路线?每一条路线制定的主要背景、核心内容及结果如何?据此,你认为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什么原则?
⑴.三条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⑵.背景、核心内容、结果:
①.过渡时期总路线:
背景:1952年国家财政经济根本好转,国民经济恢复发展,为把我国建成一个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中共于1953年制定该路线。
内容: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结果:依据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一五计划、实施三大改造,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背景: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为适应形势,中共制定该路线;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