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 67学习网 - http://www.67xuexi.com !

高考历史重点问答题

摘要:基本矛盾: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苏俄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宗主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2分) 变化: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由“一战”前的英、德矛盾转化为英、美矛盾。(2分)原因: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和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争霸的本性。德国在“一战”中战败,战后被宰割;英国在大战中损失惨重,战后工商业衰退,但仍企图继续扩大殖民地,保护海上霸权;美国利用“一战”大发横财,战后掌握世界经济霸权,英、美矛盾成为战后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4分)表现:英、美是操纵巴黎和会的大国,在会上矛盾重重;美国企图利用国联控制别国,但国联被英、法所操纵。美国通过华盛顿会议签订《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取得与英国相等的制海权。这一切表明,英、美矛盾成为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4分)15.(1)法西斯主义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试举两例史实说明法西斯势力也是恐怖主义。(3)二战期间反法西斯国家召开了哪几次重要的国际会议,来加速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进程,重建国际和平? (4)二战后,国际政治力量处
高考历史重点问答题,标签:高三历史教案范文,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67xuexi.com
基本矛盾: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苏俄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宗主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2分)
     变化: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由“一战”前的英、德矛盾转化为英、美矛盾。(2分)
原因: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和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争霸的本性。德国在“一战”中战败,战后被宰割;英国在大战中损失惨重,战后工商业衰退,但仍企图继续扩大殖民地,保护海上霸权;美国利用“一战”大发横财,战后掌握世界经济霸权,英、美矛盾成为战后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4分)
表现:英、美是操纵巴黎和会的大国,在会上矛盾重重;美国企图利用国联控制别国,但国联被英、法所操纵。美国通过华盛顿会议签订《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取得与英国相等的制海权。这一切表明,英、美矛盾成为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4分)

15.(1)法西斯主义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试举两例史实说明法西斯势力也是恐怖主义。(3)二战期间反法西斯国家召开了哪几次重要的国际会议,来加速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进程,重建国际和平? (4)二战后,国际政治力量处理德、日法西斯的共同点有哪些?
(1)对内独裁,对外扩张。
(2)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南京大屠杀;日军对中国抗日根据地实行"三光政策"等等
(3)华盛顿会议、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
(4)成立国际法庭,对德日法西斯战犯进行审判;对德日实行军事占领;对德日进行民主化建设。

问答题精选(九)
1、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性质是什么?各自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什么?结果有何差异?指出结果不同的根本原因。(13分)
都是地主阶级的改革(1分)。   
商鞅变法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之间的矛盾,封建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同奴隶制的矛盾(2分)。变法的结果确立了封建制,废除了旧制度,使封建经济得到发展(1分),秦国成为实力最强的国家(1分)。
    王安石变法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封建国家与部分地主阶级的矛盾,解决政府的财政困难问题(2分)。变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1分),但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几乎全部废除(1分)。
    根本原因:商鞅变法是先进的封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要改变不适应的奴隶制上层建筑,新兴的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2分)。而王安石变法是调整地主阶级内部矛盾,解决封建国家与大地主间利益分配问题。当变法过多地损害了大地主的利益时,变法必然要失败(2分)。

2. 农民的富裕是中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至关重要的问题。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和政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采取了哪些措施。
①过渡时期:1950一1952年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运动,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此后党和政府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大规模兴修水利,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56年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使农民个体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②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此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国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废除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旧体制。这就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发展。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国家坚持把农业放在首位,农村经济得到全面振兴。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为农村致富和逐步实现现代化开发了一条新路。

3.(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农本”思想的形成时期。试以商鞅变法为例,简要概括“农本”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4分)
(2) 20xx年中央要求按“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意见中“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在中国古代也时有运用。试以唐朝为例说明其运用情况。(3分)
(3)明末清初,中国农业生产商品化达到较高水平,试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时期在社会经济方面有哪些有利于农业生产商品化的因素。(4分)这些因素在社会关系、价值观念上产生哪些影响?(2分)
 (1)重农抑商,奖励耕织。这种主张符合新兴地主阶级发展封建经济的客观要
求,增强了秦国实力。
(2) 唐朝实施均田制使农民获得了一定的土地;唐初轻徭薄赋,唐中期的两税法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唐朝的 “庸”废除了年龄限制,有利于保证农时(3分)
(3)因素:赋税纳银(一条鞭法,地丁银);经济作物种植区域的扩大;国内市场扩大,大量农产品投入市场;区域间的长途贩运兴盛;工商业市镇的大量兴起也刺激了农产品的商品化。(4分,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对社会关系的影响: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1分)  对价值观念的影响:从重农抑商向农工商皆本转变。(1分)

4、概括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各有什么特点,并分析其原因。(12分)
(1)19世纪末20世纪初:特点: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形成垄断,以私人垄断为主,垄断资本开始渗透到社会经济各部门并影响到政治生活。(2分)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垄断组织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和要求。(2分)
(2)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纷纷加强国家干预。美罗斯福新政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德、日把国民经济纳入军事化轨道。(2分)原因:30年代大危机迫使各国加强国家职能以求出路,但各国国情差异导致了其不同的经济体制。(2分)
(3)二战后:西方各国普遍加强国家干预进入国家垄断阶段。(2分)原因:各国经济严重困难和第三次科技革命分别是加强干预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2分)

5.有的史学家认为,德意志民族在20世纪所走过的是一条“冒险,失败、分裂、崛起、统一”的曲折道路。请简要指出德国两次走上冒险道路的共同原因,在两次冒险失败后,战胜国对德国在主权、领土、军事方面的处置有何不同?据德国在20世纪所走过的道路,略谈你的认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下一页


Tag:高三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范文,高中历史教案免费教案 - 历史教案 - 高三历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