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21:05:23] 来源:http://www.67xuexi.com 高三历史教案 阅读:850次
8.结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内容,分析这次会议的主要历史贡献。(6分)并结合史实说明50年代初期到中期,中国共产党人是怎样实践七届二中全会方针的?(7分)
(1)历史贡献: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规定了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4分)这次会议解决了革命胜利以后,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重大问题。(2分)
(2)实践情况:通过没收官僚资本、稳定物价和统一财经、合理调整工商业等措施,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初步发展;(2分)通过“三反”“五反”运动,教育了干部,打击了经济领域的丑恶现象;(2分)通过三大改造,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2分)制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并通过一五计划的建设,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起步。(2分)
9.概括说明近现代史上不同政权颁布过三部宪法的时间、背景、目的、意义或影响。
名称 时间 背景 目的 意义或影响
《临时约法》
1912年春
清朝统治被推翻,中华民国建立。 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维护共和制度。 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共同纲领》
1949年9月
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基本胜利。 为新中国成立作准备,巩固新民主主义革命成果,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它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秋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民主政治建设也在加紧进行。 加强政治建设和法制建设,进一步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 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经验总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10、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上升,中国共产党为维护民族利益不断调整方针政策,其主要表现有哪些?(3分)
(2)抗战初期,共产党为抵抗日本侵略,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作出了哪些重大贡献?(4分)
(3)抗战胜利初期,中国共产党人为维护人民利益,作了哪些努力?(3分)
(4) ) 文革结束后,结合20世纪70年代我党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说明中共在工作重点和组织领导上的重大变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1)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和平解决西安事变。(3分)
(2) ①理论:召开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发表《论持久战》指明了中国的抗战前途。②实践:积极改编军队,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配合正面战场作战;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4分)
(3)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赴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参加政协会议,使其通过有利于人民的协议。 (4分)
(4)20世纪70年代,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组织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影响:为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分)
11.古今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了中国历史“两大变局”的学说。王夫之说:春秋战国时代是“古今一大变革之会”。 李鸿章说:“我朝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春秋战国“第一次大变局”的突出表现。(2分)李鸿章所说的“大变局”有何表现?(2分) (2)简要分析这两次“大变局”发生的原因。(3分)
(3)近代前期,面对当时的“大变局”,社会各主要阶级分别作出了怎样的积极反应?(3分)
(4)中共诞生后至今,为应对这种“大变局”,进行了许多努力和斗争,试概括说明。(4分)
(1)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2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肆侵略中国,中国领土和主权大量丧失,逐步沦;为半殖民地。(2分)
(2)原因:第一次主要是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1分)第二次主要是中国社会制度落后;西方国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迅速崛起,到处侵略扩张。(2分)
(3)地主阶级中魏源、林则徐等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动。(1分)农民阶级先后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反帝斗争。(1分)资产阶级先后进行了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1分)
(4)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4分)
12.中共“八大”提出要进一步扩大国家的民主生活、加强人民民主和法制。“八大”关于民主法制的决议是否得到了很好的贯彻?(1分)结合史实分析其后果。(6分)“文革”结束后,中共如何从思想和方针政策上扫除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障碍?(6分)
没有得到很好贯彻。(1分)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后从理论上修改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成为后来党在阶级斗争问题上连续犯错误的理论根源。(3分)“文革”的产生是“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恶果,给党和国家、人民带来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3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打破长期以来个人崇拜教条主义的束缚,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3分)十一届三中全会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决定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3分)
13.19世纪60-90年代是中国近代化道探索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在军事、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分别产生了哪些近代因素?分析这一时期中国近代化的特点。(14分)
⑴近代因素:①军事: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近代海军,戊戌变法加快海陆军的近代化。②经济:洋务引进机器生产,创办近代民用工业;同时,官僚、地主和商人也纷纷投资近代工业,中国资本主义工业产生并初步发展。③政治: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了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开展戊戌变法。④文化:洋务运动、维新运动举办新式学堂,发展近代教育,传播近代科技文化;戊戌变法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8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下一页